北京沒有風花雪月(前言)?(2 / 3)

但事實上,上海人對於生活的質量與情調,還是充滿優越感的。有點輕視北京人的落伍或慢

半拍。我認識幾位搞寫作的“上海寶貝”,來北京,慕名去泡三裏屯,說是很失望:“三裏

屯真是徒有虛名。酒吧的裝潢太老土了,桌椅安排得也擁擠——一點情調都沒有。如何叫人

放鬆?”她們惟一嘉許的是北京人的酒量:喝啤酒跟喝白開水似的。但我仍從中聽出幾分諷

刺的味道。莫非是我多心了?怕我覺得她們挑剔,她們聲明下次我去上海,一定領我去衡山

路一帶泡吧,見識一下真正的酒吧應該是什麼風格與檔次。我隻好訕訕地笑了,辯解道:要

想了解真正的北京,不該來三裏屯,應該去泡老舍茶館。聽一段京胡,順便喝聲彩呀,就能

找到當大爺的感覺。

上海美眉們卻繼續跟我鬥嘴玩:老舍茶館?不就是駱駝祥子的大碗茶嘛。頂多還賣點茴香豆?

我這回有招架的經驗了:別搞錯了,茴香豆——以及改良後的五香桂皮豆,是你們那兒的特

產。咱北京人不吃這個。要吃,起碼也得上點炸丸子什麼的。

跟伶牙利齒的上海美眉逗樂,挺有意思的。也算“京派”與“海派”的一次小小交鋒吧。“

戰火”是由北京的酒吧所引起。

我大可不必替三裏屯辯護。北京本來就沒啥風花雪月。即使刻意模仿的話,也不大像。很明

顯是“克隆”出來的。

去上海旅遊,除了逛外灘,逛南京路、淮海路,逛大大小小的商場、西餐廳、咖啡館,好像

就沒什麼別的事可做了。所以它把商業發展到極致,而且盡可能表現得風情萬端。風花雪月

,堪稱上海的靈魂。當然,同時又構成其華麗豐腴的肉體。

而這一切,對於北京來說,隻是皮毛而已。北京的靈魂要深厚得多。不在這裏,在別處。外

地人逛北京,總是衝著星羅棋布的名勝古跡去的,故宮、十三陵、長城、頤和園等等,還玩

不過來呢,哪有剩餘的功夫去琢磨其他內容?北京有的是老本可吃,至於是否有額外的風花

雪月,並不重要,並不影響其本真的魅力。

我無法從風花雪月的角度,來讚美北京。身在北京,我甚至都寫不出風花雪月的文字與故事。

我還是按照原先的思路來寫北京吧。不能把一位富有滄桑之美的貴婦人,塗脂抹粉,改造成

媚俗的摩登女郎。寫北京,是一個很沉重的命題。我根本找不到輕飄飄的感覺。

北京有風。但這是古風。戰國末期著名的刺客荊軻詠誦過:“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

不複還。”西漢的司馬遷傾聽著風吹過耳,加以評點:“燕趙自古多悲歌慷慨之士。”荊軻

消失了,雄風猶存。北京的曆史一直呈現風起雲湧的局麵。即使在現實中,北京的風也是豪

放派(上海的風相比之下簡直是婉約派的小令)。尤其春秋兩季,不僅刮大風,還有飛砂走古

的沙塵暴,還有橫空掠過的西伯利亞寒流……

北京有花。譬如景山的牡丹,明代就獨領風騷,甚至《明宮史》裏都提及。還有頤和園的玉

蘭(“玉香海”),係乾隆皇帝要求種下的。北京的花,堪稱天子腳下的國色天香。但在北京,最受關注的不是花,而是香山的紅葉。每年秋天,市民們爬香山,為了看紅葉。紅葉才是

這座城市真正的明星。“霜葉紅於二月花”這句詩,頗能體現北京人的審美趣味。北京人最欣賞的,還是不屈服的強者風範。

北京有雪。甚至進入李白的詩篇:“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台。”在中國,還有什麼地域,敢拿(或能想到)草席來比喻雪花?“燕山雪花大如席——是誇張,但燕山究竟有雪

花,就含著一點誠實在裏麵,使我們立刻知道燕山原來有這麼冷。如果說‘廣州雪花大如席’,那就變成笑話了。”(魯迅語)上海縱然比廣州稍強點,估計多為雨夾雪或零星小雪吧?

北京有月。在北京,惟獨月亮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北京有風、有花、有雪、有月,哪樣都不缺。但還是沒有風花雪月——臆造不出那種溫柔遣

倦的整體氛圍。北京,硬件有餘,軟件不足。或者說得更平白點:雄心有餘,柔情不足。它

似乎天生就是一座缺乏柔情的城市。說慣了豪言壯語的大嗓門,不擅長講述甜言蜜語。適合

作報告、搞演說,卻不適合談戀愛。談戀愛,需要一顆很細膩的心,以及輕柔的語調。

假如我們把風花雪月狹義地理解為兒女情懷,應該說北京曆史上不乏花前月下的風流韻事。

雖然鬧過幾次轟轟烈烈的戀愛,但結果都是悲劇性的,令人觸目驚心。唉,連談戀愛都能鬧

出天翻地覆的是非!最典型最慘重的例子,自然算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了。吳三桂從

崇禎皇帝的老丈人田畹那裏討要來陳圓圓,這段“自由戀愛”正談得好好的,不料半路殺出

個李自成。李闖王橫刀奪愛,導致吳三桂打開山海關,搬救兵來複仇。清軍入關之後,就勢

席卷中原,定鼎北京。我知道荷馬史詩裏的特洛伊城,因一場爭奪美女的戰爭而毀滅的:希

臘聯軍為報複特洛伊王子劫掠了他們的王後海倫,大舉攻伐……公元1644年,北京城分明成

了特洛伊的翻版,因為一個女人而改朝換代。北京的海倫叫陳圓圓。

這吳三桂,脾氣夠大的。人家嶽將軍怒發衝冠,為了一雪靖康恥,收拾舊山河。吳三桂同樣

也衝冠一怒,卻是由於美人被奪走。這本沒什麼錯。錯的是他不該棄關不守,投降外敵。太

不計代價了。最終,陳圓圓倒是完璧歸趙了,可大好河山卻就此換了主人。得矣,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