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人們喜歡閱讀富豪的發家史,尤其是超級富豪的發家史,比如巴菲特的發家史、比爾·蓋茨的發家史,再比如李嘉誠的發家史、鬆下幸之助的發家史,等等,等等。人們期望從這些人的故事裏獲得更多的靈感,人們更企圖複製他們的神話,希望有朝一日也成為他們之中的一員。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很少有人從這些人的故事裏獲得真正的啟發。

他們的故事幾乎可以說比神話還神,作為芸芸眾生的我輩畢竟與這些“神人”距離太遙遠,遠到我們隻能仰視他們。雖然唐駿在自己的出版物裏非常謙虛地說“我的成功可以複製”,但是到目前為止,又有誰成功地複製了唐駿的成功呢?那不過是唐駿吸引你買他著作的一個噱頭而已。

我認為,本人寫的這本書似乎更符合普通老百姓的胃口,雖然我這樣說有王婆賣瓜之嫌,但是這“瓜”的確很甜——這是一部比巴菲特更真實的草根發家史。這些草根人物就生活在我們的身邊,他和我們一樣呼吸著有汙染的空氣,和我們一樣在路邊有蒼蠅蚊子的大排檔裏大碗喝酒,甚至我們一個電話過去,對方的聲音就會從聽筒的另一端傳過來,你找誰……

這些人的故事對我們而言才更有參考的價值,才具有更現實的可操作性、可複製性,才更具有親和力、感染力。

就拿這本書中的主角之一李大玲來說吧,她不過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打工妹,踏踏實實地追隨老板七年時間,默默地工作,默默地學習,把老板的生意經全都學到了手。一個偶然的機會,老板夫婦要陪孩子讀書,無奈之下把自己正當旺頭上的生意全部交給了這個打工妹,打工妹一轉身的功夫就變成了一個老板。

偶然嗎?其實不偶然。你想想看,在目前這個浮華加浮躁的年代裏,有哪一個打工妹在一個公司裏能夠蟄伏七八年?這種耐得住寂寞的功夫,難道不是她化繭成蝶的必然嗎?她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給誰幹都是給自己幹。”這樣的話從一個打工妹的嘴裏說出來,就已經是一種別樣的境界了。

本書之中的另一個故事說的是一對下崗的中年夫妻。他們四十多歲才開始創業,手裏隻有八千元錢,戰戰兢兢地把這僅有的積蓄扔到了深不可測的市場裏,做起了銷售防盜門的生意。半年過去了,防盜門隻賣出去一扇,過年的時候夫妻兩個兜裏所有的錢劃拉到一起才有二十九元……就這樣,他們咬著牙硬是挺了過來,用區區八千元錢改寫了夫妻兩個的後半生。

張和一家的故事也非常典型。張和一家原來居住在長春市雙陽區山河鎮,祖祖輩輩都是純粹的農民。1999年,張和與同村裏的兩個朋友想出了一個轍,他們三個合夥承包了二百畝苞米地,那一年還真趕上了一個風調雨順的好年景。他們播種、施肥、澆水、除草、看青、收割、晾曬……秋後把糧食全賣出去了,一算賬,你猜怎麼著?一個人賠了三千元錢!窩不窩火?搭上了三個人一夏天的全部精力、資金、時間,本以為找到了一個發家致富的道道呢,哪承想是個大窟窿。

就這樣,把手裏的鋤頭一扔,兩口子領著三個孩子兩眼一抹黑地跑到了大連,做起了鋁合金生意。世代拿鋤頭的手,如今扔下鋤頭就撿起了焊槍,幹得起來嗎?你還別瞧不起中國的農民,如果中國的農民都像我故事裏的張和一樣能幹,中國早妥了。張和一家人完全是從零開始,他們不僅把鋁合金生意幹起來了,而且幹得風生水起。如今已經在大連擁有了三套住宅,兩台汽車,房價這麼高,就說這三套住宅吧,值多少錢?

……

好了,就此打住,再說就把這部書說完了,還是給你留下一點懸念吧。本書一共寫了十五個故事,裏麵有打工妹、有下崗大嫂、有大學生、有退伍兵、有逃婚的小夥、有轉行的白領、有進城闖蕩的農民……每一個精彩的故事都仿佛發生在我們的身邊,每一個人都似曾相識,像鄰家的小妹,像二舅家的大哥,或者像自己的工友、戰友、同學……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我講的故事比唐駿講的真實多了,真的是可以複製的。感興趣的話,你就給書裏這些人打電話,複製他們的成功,也許下一部書裏講的就是你的故事了。

是為序。

杜忠明

2010年10月1日於大連開發區書香園書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