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 / 1)

前言

土家族是一個有著悠久曆史和豐富文化的民族。對一名土家族詩人來說,在現實環境中,如何用詩歌弘揚民族元素內核,再現和複原曆史文化的真實與深刻,詮釋土家族人當下的心靈和情感,無疑是一種頗具誘惑性的挑戰。

為此,我一直想嚐試著為自己的民族寫一部長詩。

盡管我長期在土家族聚居的地區生活,並有意識地查閱了大量有關土家族曆史、文化、習俗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相關資料。但是,由於自己對創作鴻篇巨製的長詩還缺乏足夠的把握和勇氣,這件事也就一直在拖著。腹稿打一了遍又一遍,詩句時時在我胸中洶湧,卻終究沒能落到紙上。

直到2009年,我應聘為貴州文學院簽約作家,鼓起勇氣向文學院彙報了創作《畢茲卡長歌》這部長詩的想法。沒想到文學院常務副院長苑坪玉對這個選題非常看重,他熱情地給我予鼓勵,並設法為我提供了相應的創作時間。有了創作條件和成功的信心,於是,我沉下心來進入寫作狀態。由於有長期的積累和醞釀,激越的詩句仿佛噴薄而出,長詩幾乎是一氣啊成。為了使作品更為成熟,在文學院的支持和指導下,我又一遍一遍地反複修改,五易其稿,終於殺青。

文學院會同省作協,將初稿向中國作協重點扶持辦公室推薦後,承蒙中國作協領導和專家的厚愛,《畢茲卡長歌》被列為2010年重點扶持作品。中國作協創研部聘請的審讀專家對本詩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認為“它從曆史到現實,全方位地展示了土家族的民族性格和生活在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溫暖,是一部厚重的土家族史詩”。同時也指出了作品存在的不足,並提出了十分具體的修改建議。我又就審讀專家的意見,對整部長詩進行了再創作,使得整部作品在思想性、藝術性上日臻完善,如今終於可以付梓了。

在《畢茲卡長歌》的整個創作和修改過程中,中國作協創研部的胡平主任、趙寧老師始終給予了熱情的支持、關懷和幫助。在定稿之後,我又得到了中國作協創研部的出版資助和民族出版社的出版支持。

感謝一路上給我鼓勵和幫助的領導、老師和朋友們,沒有你們的鼓勵和幫助,就不會有這部長詩的問世。你們為我付出的心血,就流淌在作品詩句中的激情之中。

徐必常

2012年4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