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畢茲卡長歌 第二章 竹枝詞(1 / 3)

上卷 畢茲卡長歌 第二章 竹枝詞

竹枝詞為土家族民歌,唐代詩人劉禹錫吸收土家民歌的營養,創作了別具一格的文人民歌“竹枝詞”,開一代詩風。本章著重描述土家族在上千年的曆史長河中在文化方麵作出的貢獻。

一、調音

31

生活賜予那麼多礪石

我們用它來打磨詩歌

那裏麵潛藏著生命的核

它一生二、二生四、四生萬物

要學會抱緊打磨你的石頭

那是生活中的至寶

每一個分子

都能煥發出一個生命

不要抱怨,更不要

把生活中的石頭繞開

很多的大美,就那麼樸實

樸實得你要掉下淚來

就如我們的父母,他們那枯藤一樣的手

織出來的

是我們幸福的一生

32

就讓我們從心底

把竹枝詞掏出來

在世人麵前呈獻

像捧出我們的赤膽丹心

從生唱到老

從情唱到愛

從病唱到死

再從死唱到生

讓你嚐嚐我們口裏的甘

那甘中的苦,是日子的回香

那苦中的甜,是生活的本色

就讓我們在一首歌裏

唱出生命的真諦,再從真諦裏

種下一顆又一顆,愛的種子

33

如果種子中長出淚來

那一定是激情,不是苦澀

就算是苦澀,那苦中的樂啊

就像做母親的前奏

那樣的痛是為了迎接新生

那樣的苦是生命的底肥

就讓我們把所有新的生命

當成禾苗

那可是從骨頭裏掏出來的養分

裏麵含有一個民族的精氣神

除了血肉,還富含鈣

富含一個民族的氣節

就讓我們放聲歌唱吧

飽含熱淚

就讓我們傾情訴說吧

飽含希望

34

就如血液在生命中傳承

竹枝詞,它的血脈在精神中傳承

它甚至是一個民族的精子

是一個民族文化的核

誰是最早受孕的人?

她的懷抱裏

又是誰在歌唱?

我想說劉禹錫

他詩歌裏的血液

是不是兩個民族

文化的相遇?

從劉禹錫開始

竹枝詞這個核

就像種子發芽,開花

果實是它的終點

更是起點

如此循還往複

所有的山岡,都在唱

所有的河穀,奔騰的

何止是浪花

二、和弦

35

讓我展開一個民族的詩歌史

那麼多的竹枝詞,已經不是叢林

它是一個詩歌的海

海濤上翻卷的

是生生不息

那不息中的酸甜苦辣鹹

那人生五味,何嚐不是

一個民族的五味

那民族的五味,何嚐不是

一個國家的五味

又何嚐不是

一個民族強大的元素

你看那些頂天立地的樹啊

哪一棵大樹

不是死死地抓牢腳下的大地

就算是一束不起眼的報春花

它的花開花落

一樣是生生不息

36

歌聲就這麼有滲透力

它滴水穿石

就是再硬的心

也硬不到鐵石的程度

而我們奉行的是用一生的愛

去焐暖生活中每一個細節

難怪劉禹錫一開口

就從心裏

流淌出愛的汁液

世上很多事物都千奇百怪

也隻有愛,是驚人的一致

你從一隻小鳥身上看到的吻

和我們人類多麼相似

而心中的歌呢?

我多麼地希望能聽懂

一隻鳥兒的歌唱

37

繼劉禹錫之後

誰的心更加抖動

更加共鳴

更加沉醉於這巨大的河流

白居易是其中的一位

他燦若星辰

他隻是眾星中的一顆

李涉,繼白居易之後

在李涉之後

皇甫鬆和孫光憲

流成了河流,滋潤了

一個強大的唐代

夜很深,但怎麼也深不過

人世間的愛,和愛中傳唱的竹枝詞

38

繼唐之後

誰見證一曲歌兒的力量

所有朝代

都會在歲月中覆滅

而隻有文化

是生生不息的

不用擦亮曆史的雙眼

更不用曆數家珍

就讓我說出一串串名字

從名字的力量中

去感悟什麼叫藝術

什麼叫至善

蘇軾,黃庭堅,蘇轍

楊萬裏,範成大,汪元量……

三、竹枝聲聲

39

在元代

有一朵花不隻是開放

它的目標是果實

在果實麵前

它還把果實

推到新的高度

那朵花叫楊維禎

他那《西湖竹枝詞》

不要說波光,就是漣灩

都能讓一百多人沉醉

至正八年

是一個收割的年份

在楊維禎的鐮刀下

流經曆史的那麼多汗水

彙集成了一本

《西湖竹枝集》

那是所有的草木

第一次以森林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