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3 / 3)

江漢路十號是一棟紅色的大耬,擁有這棟大耬的單位是湖北省中藥材公司(現在是中信銀行),是我父親所在的單位。我父親從部隊轉業後,就在這棟大樓裏工作,直到退休。所以這棟大樓我也非常熟悉,但是,我也沒有想到它在解放前叫中國實業銀行。民眾樂園我不知去玩過多少次,但是,它更讓我驚訝。我不是驚訝它以前叫新市場,而是驚訝我爺爺在抗戰前居然持有它的股份。現如今,京漢鐵路南局大樓、德明飯店、大智門火車站、中國實業銀行大樓、民眾樂園都已成為重點文物保護建築。

1987年,我們全家搬到漢正街——我父親單位新分的房子。我們居住的樓房,一邊是小新巷,另一邊是竹牌巷,這兩條巷子都已寫進我的這部小說。從那時起,我就接觸了漢正街,我沒有想到漢正街有那麼長,更沒有想到漢正街的曆史會更長,也沒想到我竟然在古老的漢口鎮生活好些年。現在,我的身份證上還是竹牌巷的地址。而小新巷和竹牌巷已列入市區規劃範圍,即將拆除,不知我的小說發表時,這兩條巷子還在不在。

1993年底,看見大家都停薪留職出去掙大錢,我也眼饞,於是也辦好手續下海了。我去了湖北省鹽業總公司與港商合辦的東方娛樂城,它的門牌號是江漢路一號,緊挨著江漢關——江漢關位於江漢路路口的正中央。於是,我和江漢關朝夕相處了一年時間。也許是想讓所有的武漢市民都能聽到江漢關的鍾聲,1994年,市政府在江漢關的鍾樓上安裝了四組擴音器(後來因聲音太大影響附近居民,又拆除了)。每次報時,那宏亮的聲音震耳欲聾,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這一次沒想到的是,在十八年後的今天,我居然要寫一本小說,名字就叫《江漢關》。之所以決定用江漢關作為這部小說的名字,也許是對江漢關的鍾聲印象太深刻了。當然,用江漢關作為這部小說的名字,決不僅僅因為鍾聲的印象,更主要的,是江漢關這個海關機構和這個建築包含了太多的曆史元素。

說起辛亥革命,更是巧了。1994年,我的一位好友從部隊轉業,分配到湖北省總工會。湖北省總工會的地址是武昌區紫陽路234號,是辛亥革命時第八工程營的舊址。從那時起,我就經常去湖北省總工會,在那個院子裏玩。有一次,朋友帶我到後院,指著一棟樓說,這就是辛亥革命打響第一槍的那棟樓(當時那棟樓還沒拆)。真沒想到,多年以後我會描寫第一槍是怎樣打響的。去年,我們單位分給我一套房子,在江岸西站。這裏的舊火車站已經廢棄,我的房屋後麵還有一段沒拆完的站台,我沒想到這裏竟然就是我要在小說中描寫的革命軍與清軍激戰的劉家廟火車站。我生活中的這些經曆和往事,對我創作這部小說非常重,真不知是天緣巧合,還是上天的刻意安排。

在《江漢關》這部小說裏,有許多人物。除了曆任湖廣總督中的大部分人物,以及修建漢口堡的漢陽知府鍾謙鈞、知縣孫福海,以及辛亥革命中的部分人物外,其於人物均為化名,這些人物是千千萬萬個不同年代的武漢人的縮影。小說是藝術加工的東西,是虛構的,我僅僅是利用這些虛構的人物來再現我們這個城市的曆史,請讀者不要對號入座。

陸明祥

201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