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研究1973∶4)
方藥二山慈姑、枯礬各18g,炙砒石9g,雄黃12g,硼砂、蛇床子、冰片各3g,麝香0.9g。
將藥研末,用大米麵糊製成藥釘,幹燥備用。取藥釘1枚插入患部,外敷蜈蚣粉,同時口服湯劑。
用治宮頸癌50例,近期治愈32例,顯效4例,進步3例,無效11例。
(天津醫藥1974;10∶513)
方藥三半夏水溶性提取物。
將藥製成片劑,每片相當於生藥10g,每次2~3片,飯後服,日3次。並用本品製成栓劑與棒劑分別貼敷和塞入宮頸管。
臨床觀察247例,近期治愈63例,顯效84例,好轉44例,總有效率77.3%。
(上海醫學1978;1∶13)
方藥四山慈姑、枯礬各18g,砒霜9g,麝香0.9g。
將藥研粉,用江米粉適量;加水調勻,製成釘劑(長1~1.5cm,直徑0.2cm)。取1~3枚直接插入頸管內或瘤體上,3~5天換藥次,連3~4次。當癌組織壞死脫落後改用玉紅膏,日1次。
孟磊等用治11例宮頸癌(早期8例,中期3例),用藥後症狀消除,局部腫物消失,周圍浸潤消退,陰道細胞檢查三次以上均為陰性,病理檢查1~2次均正常,全部臨床治愈。
(中醫雜誌1981;(11)∶33)
方藥五鴉膽子油劑。
將該藥於瘤體或子宮旁注射,配合肌注。
用治43例晚期宮頸磷癌,近期治愈21例,顯效8例。
(臨床經驗方)
方藥六1%莪術油或2%乳劑。
用扁桃體注射器吸取該藥5~10ml均勻注於瘤體周圍,藥液不要漏出,日1次。
本品經治165例,臨床治愈52例(31%),顯效28例(15%),有效41例,無效47例。
(醫學研究通訊1976;(1)∶40)
方藥七鮮鳳尾草75~150g。
將該藥水煎服,日1劑,長期服用。
1例宮體腺癌,用藥14天驟然腹痛,陰道排出豬心大腫塊,瘤體消失。
(臨床經驗方)
方藥八鮮白毛藤、山楂炭、土茯苓、紅棗各30g,佛甲草45g,虎杖15g,製龜版24g。
將藥水煎服,每日1劑。
上方治療4例,均獲效。
(臨床經驗方)
方藥九白砒45g,明礬60g,雄黃7.2g,沒藥3.6g。
該藥經煆製後製成餅、栓,先將宮頸、陰道、宮頸管、宮頸陰道部消毒,用凡士林紗布保護陰道穹隆,取上藥餅或栓貼敷於宮頸處或插入宮頸管。再以鶴醬粉棉球將陰道充填壓緊。上藥後24小時複查藥物有無移動,48小時更換凡士林紗布、局部上鶴醬粉。於3~4周內反複上藥餅、栓數次,直至宮頸陰道部病變完全消失。
唐續元等共治268例早期宮頸癌,全部近期治愈,隨訪117例,10年治愈率達100%。
(《中西醫結合治驗30種癌症》)
【按語】
外感六淫,或勞傷元氣,肝氣鬱結,損傷脾腎,致使氣滯血瘀,濕毒之邪阻滯於胞宮乃本病之主因。臨證可辨證為氣滯、血瘀、濕熱及虛損等型。治以疏肝理氣、行氣活血、消瘀散結,清熱利濕。針對子宮頸癌灶部位,以外用藥攻之,結合內服湯劑,其療效引人注目。
(十三)絨癌
本病占婦科腫瘤的1.4%~1.9%。主要見於20~35歲女性。多發生於子宮,偶見於輸卵管。特點是陰道出血、假孕(乳頭、外陰色素加深、乳房增大、生殖器變軟)、腹部包塊、腹痛、伴有轉移灶表現等。屬中醫“瘕”、“痃癖”範疇。
【臨床治驗】
方藥一山豆根注射液與片劑。
針劑每次2~4ml肌注,日1~2次,或片劑每次3~6片(每片0.25g,含山豆根總生物堿0.1g),日3次。
共治絨癌10例,臨床治愈4例,進步1例。另用治惡性葡萄胎90例,結果79例臨床治愈,2例進步,總有效率90%。
(《抗癌中草藥製劑》)
方藥二天花粉注射液。
每次用該藥10ml加生理鹽水500ml靜滴,5~7天1次。配合化療。
治療絨癌與惡葡238例,近期治愈率為91.8%。亦可用天花粉、牙皂膠囊,塞入陰道,所治惡性滋養葉腫瘤19例,其中17例配合手術均獲愈。
(中西醫結合雜誌1987;3∶154)
方藥三龍葵、苡仁、天花粉、紫草根、白毛藤、丹參各15g,山豆根、半枝蓮各30g。
將藥水煎服,日1劑,配合化療。
本方為主治療絨癌34例,惡葡43例,近期治愈率為83.1%。
(《中醫藥防治腫瘤特技集成》)
方藥四守宮40條,蜈蚣10g。
上藥研粉,每次1.5~2.5g,忌海味及鹹、酸、辣、酒、冷等物。
1例絨癌肺轉移患者,服上方後氣急漸好轉,腫消,食欲增加,病情得到控製。
(臨床經驗方)
【按語】
本病的發生,現代醫學解釋可能是受精卵先天缺陷、蛻膜防禦損傷以及感染(弓形病)、營養不良等而致病。絨癌惡性程度很高,近年運用數種化學藥物,以大劑量衝擊療法,使不少患者得以治愈,被認為是最有希望獲愈的惡性腫瘤之一。
中醫將此病分為氣虛血瘀型(盆腔轉移)、邪毒蘊肺型(肺轉移),氣血兩虛型(廣泛轉移)等類型。治法或健脾益氣、活血逐瘀;或清熱化痰、潤肺止咳;或補益氣血,滋陰固腎。近年以天花粉兩種製劑,即天牙凍幹粉及天花粉針劑,經陰道給藥、肌注、靜滴等療法,用治絨癌獲得滿意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