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繪畫的欣賞(2 / 3)

以上兩種繪畫,印象派與寫實派,雖然力求肖似實物,但畫麵全體必有統一的調子。即其所描寫的必是在某一時間某一地方所見的景物。例如描寫遠景必模糊,描寫細部分亦必模糊,方才合於實際。因我們的目力必集中於主體物象上,故餘物勢必模糊。但在這兩派以前的畫派,如浪漫派與古典派,並不如此。他們也力求肖似實物。但不論遠近大小,皆用細描。故畫麵全體精致,一筆不苟。人物自須眉以至衣服上的皺紋,景物自地上的草,樹上的葉以至屋上的瓦,無不一一細寫。故其畫遠看也好,近看也好;就全體看也好,就部分看也好。例如浪漫派的大畫家德拉克洛瓦(Delacroix)的人物畫,古典派大畫家大衛(David)描寫拿破侖的畫,都是工筆的寫實。我們在書籍雜誌中看它們的縮印圖,覺得同照相無異;若看到真的作品,更要驚訝它們同實景一般。十八世紀以前的西洋畫,都作這樣的畫風,而細寫的功夫愈古愈深。文藝複興期三傑的作品可說是最工細的寫實風繪畫。所謂三傑,即列奧納多?達?芬奇(LeonarddaVinci)、米開朗琪羅(Michelangelo)和拉斐爾(Raphaelo)。他們的作品形式大都巨大,畫麵所收羅的人物很多。各部細寫,數年完成一幅,其工致可想而知。達?芬奇的傑作是《最後的晚餐》,描寫基督與十二門徒聚餐,十三人的表情、衣褶,室內的布置,無不詳細描寫,看去真同舞台上扮演的戲劇一般。米開朗琪羅的傑作是《最後的審判》,無數的人物,各種姿勢和服裝,各種的景物,皆出於工細之筆。我們平常所見的複製品大都是全幅中的某一部分,但是好像一幅獨立的繪畫。可知此種大畫,實由無數小畫連合而成。即畫家的觀點不集中於一個主體,而輪流集中於各部。故欣賞此等繪畫,也可就逐部分細閱,不僅縱觀其全體而已。三傑之中,拉斐爾的作品形式較小,其傑作為《聖母子圖》,用柔麗而工整的筆法,細寫聖母與幼年耶穌的姿態,配以種種同樣工細的背景。據史傳所說,文藝複興期的畫家盛用“模特兒”,不過不像現今的專畫裸體模特兒,又令穿各種衣服,扮演曆史故事,以供寫實。有的畫家親自解剖屍體,以求人體畫法的逼真。有的畫家為欲描寫基督被磔刑時的苦痛的顏貌,竟把模特兒殺死(這是文藝複興後意大利畫家Giotto〔喬托〕的故事。古代人竟有這種非人道的行為)。他們的注重寫實,於此便可想見。

總之,從十五六世紀(文藝複興)直至十九世紀初(古典派浪漫派)繪畫都是工筆寫實的。愈古畫麵愈浪漫,愈近畫麵愈集中,但其工筆寫實則無異。浪漫派以後的寫實派與印象派,如前所述,寫實而非工筆。故上述各派繪畫,可用“寫實風”三字總括之。無論工筆或粗筆,統是力求肖似實物,依照眼前實際狀態而描寫的。充此種畫風的極致,就是照相。上述的作品,藝術的價值當然遠勝於照相,但在寫實的一點上,都具有照相的特色。米開朗琪羅的大作好像團體照相,德拉克洛瓦風景畫,好像風景照相,印象派繪畫仿佛是最近流行的那種模糊的美術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