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梵蒂岡建國(2) “羅馬問題”(1 / 1)

到了20世紀20年代,“一戰”結束後,整個歐洲陷入疲憊和混亂之中。俄國已變身為蘇維埃聯盟,成為一個高喊“無神論”,堅決砸碎宗教桎梏的社會主義國家。而社會主義運動隨即在戰後凋敝的歐洲四處蔓延,並催化、衍生出另一個極端的集權意識形態,這就是國家社會主義,也被稱作法西斯主義。

這個罪惡之花,率先萌發在意大利,獨裁者墨索裏尼已經開始思忖著,該如何一勞永逸的解決“梵蒂岡問題”了。

在墨索裏尼的頭腦中,布爾什維克和天主教會,都是國家社會主義的敵人,隻不過列寧那套無產階級專政的思想,是自己的天生仇敵,不共戴天。他對天主教已沒什麼好感,極力主張取消教會特權,沒收其財產。在他年輕時代,曾將神父比作“黑色的細菌”。但這位政治韜略逐漸成熟的野心家意識到,曾經幾乎一統歐洲,至今對於絕大多數人仍具有號召力的教會,以及那個被“囚禁”在梵蒂岡城牆內的人,應該是一個可以利用的盟友。

眼下的意大利,到處是鬧罷工的人潮,社會混亂,各種主義、口號和組織都在積極的拉攏擁護者。而共產主義思想在底層民眾中大有得人心之勢,墨索裏尼希望抓住教會的胳膊,共同扭轉這一局勢。另一方麵,“梵蒂岡之囚”持續半個世紀的倔強抵抗,也博得了全世界範圍內廣大天主教徒的同情,“如果在這個節骨眼恰到好處的解決這一問題,豈不是一舉兩得?”墨索裏尼不禁竊笑。

於是他決定,一點點向那座孤城靠近,一反自己年輕時代公開反擊教會的言論,話語開始謙卑起來,宣稱:“隻有天主教會才是羅馬帝國的繼承人,代表著意大利的光榮傳統,一個意大利人可以同時效忠國家和教會,兩者並不衝突。”他還主動向教廷示好,下令取消每年9月20日“收複羅馬”的慶祝活動。

無獨有偶,一向固步自封的教廷也開始向世俗權力接近,他們對墨索裏尼這個人,也觀察了許久,認為這位強權人物具有決定性的魄力。新當選的教皇庇護十一世,一貫主張反對布爾什維克主義,呼籲西歐共同抵禦共產主義的****傾向。對於意大利,他屢次表示鐵腕的墨索裏尼具有統領這個國家的天賦和能力,這種語態的用意,已十分明顯。在他當選教皇的當天,親自登上聖彼得大教堂的陽台,接受信徒們的祝賀,這是半個世紀以來所從未有過的一幕。教皇肯露麵了,意味著“囚徒”的身份即將發生改變,於是接下來的事情,都可以商量著解決。

時代雖然在變,但是國際政治的遊戲規則卻始終未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