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萊特兄弟(1 / 3)

19世紀末,在美國,萊特兄弟懷著對蔚藍色天空的向往踏上了研製飛機的漫漫征途……無數次的失敗和危險的試飛即將打破天空的寧靜。

萊特兄弟開創了一個航空航天的新時代。從此,星球之間的神秘逐漸被人們所認識,地域之間的距離也不再遙遠。飛機救災、運輸……諸多用途成功地改變了人類的生活,而這一切都應歸功於偉大的萊特兄弟。他們的探索精神鼓舞我們在新世紀的今天繼往開來!

迷戀器械

威爾伯·萊特生於1867年4月16日,四年後的1871年8月19日他的弟弟奧維爾·萊特出生了。他們的家位於美國的代頓市,這個美麗小城的曆史與萊特家族有著密切的關係。當年,萊特兄弟曾祖母的雙親住進這裏時,這裏還是一片原始森林。這對白人夫婦辛勤地開墾著這裏的荒地並發展了萊特家族,這片日漸繁榮的地方後來就成為了代頓市。威爾伯和奧維爾身上那種共有的對於未知事物的激情與衝動,以及他們創造性的思想和機械製造的才能,也源自他們先輩的優良傳統。

萊特兄弟的父親米爾頓·萊特是一位虔誠的牧師,兄弟倆的名字都來源於父親所崇拜的神職人員。母親蘇珊·卡特琳娜·凱爾納是一位能幹的家庭主婦。他們家一共有5個孩子,威爾伯·萊特排行第三,奧維爾·萊特則排行第四。

很小的時候,萊特兄弟就對機械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威爾伯常將街道上的破銅爛鐵搬回家“研究”,奧維爾也跑前跑後地幫忙,家裏的院子常常被他們搬來的“寶貝”弄得無處下腳。

1876年,9歲的威爾伯利用他在“研究”中得來的技術幫助鄰居修好了縫紉機。而5歲奧維爾卻在每天去幼兒園的路上和夥伴們一起去一家機械修理鋪玩耍。

這兄弟倆,對機械製造有著天生的熱情和濃厚的興趣,正是這一興趣,使萊特兄弟的事業走向輝煌。

1878年6月的一天,父親傳教回來,為他的兩個愛好機械的兒子買了一件會飛的紙製品,對威爾伯和奧維爾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引發了兄弟倆對“飛行”的癡迷。

在上學期間,威爾伯和奧維爾學習成績都很優異,威爾伯似乎要更好一些,他除了學習學校所教的課程外,還自願多修了希臘語和數學兩門課,比起奧維爾,他學習相當刻苦而且遵守學校紀律。

奧維爾則與哥哥相反,他把多餘的精力用在了“闖禍”上。雖然他在小學時因為學習好而跳過級,但教過他的邦德小姐仍然堅持認為他是一個調皮的、專門跟老師作對的孩子,奧維爾因此曾被她開除。

他們的父親萊特牧師非常熱衷於出版教會報紙,在學習之餘,兄弟倆也開始幫助父親采寫、編排報紙,他們甚至還發明了一種用來折疊報紙的機器,憑此來賺取一些零用錢。

中學畢業以後,萊特兄弟放棄了讀大學的機會,創辦了一份名為《西城新聞》的新聞周報。他們因此對印刷產生了極大的愛好,後來,這種愛好發展成了事業。奧維爾和好友辛斯共同成立了一家“萊特辛斯印刷公司”,他們零星地為街坊們印製一些他們需要的印刷品。

1888年,17歲的奧維爾由於印刷業務的增加,他想到要製造一台更大效率的印刷機。在威爾伯的幫助下,他們完全違背了當時的機械製造原理,用家裏的一部老式手推車和其他一些邊角廢料製造出了一台機器。

機械裝置被改進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印刷廠名聲也越來越大了。這台“家製的獨特的印刷機”引來了當時一家大報印刷廠的廠長,這位衣著考究的專業印刷師趴在這台巨大的機器下方觀察了它的工作狀況,說:“它工作正常,可我始終不明白它是怎樣工作的。”

1889年,萊特兄弟的母親因肺結核去世,兩個哥哥也相繼大學畢業,並各自成家立業了,家裏一下子冷清了下來。

恰好這時,威爾伯在一次冰球運動事故中被球杆擊中麵部,在家裏養病。這段時間,他和弟弟奧維爾閱讀了大量的書籍,從《華盛頓·歐文文集》到《英國史》、《大英百科全書》。在所有書籍中,他們尤其偏愛科普類的文章,這使他們積累了豐富的科學知識。

繼承翱翔藍天之夢

19世紀末,美國“自行車熱”風靡一時,人人都以能擁有一輛自行車為驕傲。萊特兄弟敏銳地發現了這個商機,於是,在1892年,他倆改行做起了自行車生意--出售某名牌產品並兼營自行車修配。生意比想像的還要好,萊特兄弟一次又一次地擴展著店麵,擴展著生意。

萊特兄弟憑借嫻熟的技藝裝配了各種型號的自行車。因為當時的自行車,並不是某家工廠單獨的產品。車架、軸承、輪胎、坐墊都是由不同的工廠製作,然後由自行車裝配店裝配而成,並冠以“某某號”的名稱出售。

1895年,奧維爾製造出了一台可以進行加法和乘法計算的新式計算機,他還造了一台比當時所有的打字機都簡單得多的新式打字機。

1896年,身在德國的滑翔飛行家奧托·李林塔爾在進行一次新的滑翔實驗,這方麵的消息吸引了威爾伯,並對此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他看了好多這方麵的資料,從而知道了許多有關人類飛行的信息。

在很久以前,人類就有了像鳥兒一樣翱翔藍天的美好夢想。風箏發明於中國,是人類最早的飛行器。但要說第一個對飛行進行科學研究的人,應該是意大利畫家達·芬奇。在他留下的大量筆記中,大約有150幅有關航空器的草圖。許多圖符合空氣動力學原理,這反映出達·芬奇認識到了空氣密度和重心位置對飛行器的影響作用。但是,這個研究成果被埋沒了3個世紀,直到19世紀後期才被發現,對航空的發展未能起到應有的作用,但他為航空發展提出的許多主張仍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1804年,英國的喬治·凱萊爵士根據普通的紙風箏設計製造並發射了一架真正的無人駕駛的滑翔機。

到了19世紀60年代,德國人奧托·李林塔爾加入了研究飛行之謎的行列。李林塔爾在飛行方麵最主要的貢獻之一是發現了翼形--鳥的翅膀的形狀。鳥類的翅膀展開時,它的截麵不是平的,相反它是弧形,成小幅度的隆起的曲線。因為他這一天才的設計,李林塔爾後來被人們譽為“滑翔機之父”。

1896年8月,李林塔爾在飛行的過程中從15米的高空摔下,獻出了他寶貴的生命。“總要有人做出犧牲”,李林塔爾最後留下了這樣一句話。

德國航空先驅者李林塔爾的死,深深地觸動了遠在美國的萊特兄弟,命運把飛行的偉大使命交給了萊特兄弟。人類的理想、偉大的曆史革命、科學的精神從此深植於萊特兄弟的思想意識中。他們知道,自己的整個生命將奉獻給這項艱巨的任務。

萊特兄弟利用他們所有的空閑時間開始了對飛行的研究,他們查閱了代頓市公共圖書館的所有相關資料。在1899年6月,萊特兄弟寫信向華盛頓研究飛行的史密森學會求助。史密森學會向萊特兄弟提供了一張詳細的書單,包括他們自己每年編寫的一些小冊子和文章摘錄以及奧克塔夫·夏努特的《飛行器的進步》、蘭利教授的《空氣動力學試驗》等。

滑翔機試飛成功

萊特兄弟從所有的相關資料中發現,雖然最近的10年是航空活動特別活躍的10年,但人們仍然未能找到解決關於飛行的兩個條件的最好方法,並且,最大的問題是飛機的平衡問題,造成李林塔爾的死就是由於飛行器失衡的原因。

萊特兄弟想到了在飛行中改變機翼的形狀。假設飛機向左傾斜,它的左翼就比右翼低,但是,如果左翼的形狀能夠變化,即左翼與空氣的角度變大時,左翼就會因為升力的緣故而被拉高,飛機就會保持平衡。

這個道理在今天看來是最淺顯不過的了,可是,那時在奧維爾提出這一基本原則之前還從來沒有人做過與此相關的任何工作。

很偶然的一天,威爾伯和往常一樣在他的自行車商店裏把一個新內胎賣給一個客人,他從一個窄窄的紙板盒裏把內胎取出來,然後,在和顧客閑聊的同時,無意識地在手裏擺弄起這個盒子來。突然,威爾伯注意到自己雙手正在扭動這個盒子,上下兩麵可以相對扭曲成不同的角度,而紙盒側麵在豎直方向是剛硬的。

盒子引發的靈感讓萊特兄弟成功地解決了平衡問題。威爾伯把飛機的雙翼按照同樣的道理進行扭曲,經過扭曲的機翼,一側機翼就可以比另一側機翼形成大的仰角,這樣,如果飛機的一翼開始下沉,那麼扭曲一側的機翼就會獲得更大的升力,飛機也因此恢複到平衡狀態。

1899年7月至8月,萊特兄弟把一隻奇特的大風箏拖到了代頓城外的一塊空地試飛,結果令人非常滿意。這是他們模仿盒子的形狀製造的一隻“雙層”風箏,它有5英尺(1英尺=0.3048米)寬,翅膀的扭曲由4根連著地麵的繩子來實現。根據繩子拉動的情況。風箏的雙層翅膀或上或下地轉動。直到今天,飛機上仍然使用以這項發明為基礎的飛機控製係統。

萊特兄弟製造了一架能夠在空中平穩飛行的風箏,他們便想再造出一個更大、更牢的足以攜帶起一個人的風箏。

萊特兄弟對飛行的興趣更濃了,他們關注的目光回到了李林塔爾身上,兄弟倆要製造一架能夠在空中保持平衡的滑翔機。但滑翔機本身並沒有動力裝置,它的升起,仍然要依靠持續不斷的、並且是比較大的風力的幫助。

華盛頓氣象局局長和當時在航空史研究方麵最著名的權威奧克塔夫·夏努特,給萊特兄弟找到了試飛的最佳地點--北卡羅來納州海岸邊的基蒂霍克沙地。這兩個人後來成了萊特兄弟的好朋友。

萊特兄弟帶到基蒂霍克的滑翔機,這上麵有兩個重要的裝置是前人試驗時飛行器上所沒有的。一個是前方向舵或叫“升降舵”,它的後緣離機翼最近的邊緣隻有不到1米遠;另一個就是機翼的扭曲係統,通過對木行架巧妙的設計,機翼能夠從一邊向另一邊扭曲。當飛行中的滑翔機遇到強風,機身傾斜時,通過扭曲機翼就能恢複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