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1 / 3)

1998年,羅馬尼亞剛剛有些起色的經濟又出現了新的下滑,市場蕭條。

歐羅巴批發市場隨處是堆放的垃圾,道路兩邊破爛,擁擠不堪的商亭,越來越像個破爛的農貿市場。這裏成了羅馬尼亞生活底層老百姓的購物天堂。市場上充斥了從中國進口的質次價低的生活用品,商家們靠價格互相競爭,利潤越來越低。

王偉中感到市場萎縮,進口的貨銷售慢了,他和索尼婭商量後,賣掉了幾個銷售點,減少了從國內進口商品的數量。

進口業務在收縮,向中國出口木材確在逐步增加,木材生意為王偉中增添了不少利潤。王偉中從木材生意看到了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他想把羅馬尼亞產的葡萄酒也推向中國市場,為了在中國打開銷路,他特意邀請了萬強公司的女經理和一個公司副總到羅馬尼亞考察,帶他們參觀葡萄園,酒廠,雙方談妥,他們負責進口,和中國市場的銷售,王偉中負責出口,他給萬強公司發了一個集裝箱的葡萄酒。可是銷了半年,沒賣出去三分之一。原因是市場上到處是法國葡萄酒,廣告做的鋪天蓋地,中國人隻認法國葡萄酒,價格貴,也買法國的,羅馬尼亞的葡萄酒根本賣不出去。其實,法國葡萄酒有的是從羅馬尼亞進口的原酒,勾兌後,包裝打上法國標簽,就成了法國酒,運到中國價格翻了幾倍到幾十倍。羅馬尼亞葡萄酒要想打開中國市場,就要加大廣告投入,這需要羅馬尼亞酒廠投資。可是他們沒有錢。沒辦法,王偉中隻能暫時先放下葡萄酒這個項目,等以後條件具備了再說。

除了木材,羅馬尼亞還有什麼資源可以利用,將來能夠和國內的市場結合起來呢?王偉中腦子裏整天琢磨著這個問題。

經濟不景氣,報紙上到處是賣地的廣告。土地已經私有化,有地的農民沒有錢投資種地,與其讓地荒著,不如把地賣掉,換成錢補貼生活。羅馬尼亞人隻考慮現實,不想那麼長遠。現在地的價格非常便宜,是買地的好時機。羅馬尼亞已經被列為歐盟候選國,2007年將正式成為歐盟成員國,今後土地價格一定會上漲。

羅馬尼亞土地資源豐富,曾經是歐洲主要的糧食生產國和出口國,有“歐洲糧倉”的美譽。種植業是羅馬尼亞農業中最重要的部分,產值占了整個農業產值的1/2以上,擁有發展農業良好的自然條件,土地肥沃,氣候溫和,大多年份風調雨順,具備發展傳統及生態農業的優越自然條件,是歐洲最具潛力發展綠色環保農業的國家之一。

王偉中向索尼婭打聽羅馬尼亞農村和土地的情況。索尼婭的老家在蒂米什瓦拉,離布加勒斯特500多公裏,父母都是農民,家裏有15畝地,她對農村的情況很了解。她一聽王偉中想了解農業情況,就把她知道的一五一十向王偉中介紹起來。

羅馬尼亞土地私有化以後,土地分給了農民,可是農民沒有資金投入,農村有大量土地閑置,荒廢,國家也停止了對農業的投資,農業生產出現倒退,糧食減產,農產品極度缺乏。羅馬尼亞在齊奧塞斯庫時期有國營農場,設施非常先進,有鋼結構玻璃暖房,暖氣加熱,冬季也生產新鮮蔬菜。89年****後,搞市場經濟,推行私有化,國營農場有的倒閉,有的轉賣給了私人。現在,新鮮的水果,蔬菜多數要依賴進口,尤其冬季,本地蔬菜隻有土豆,洋蔥,胡蘿卜少數品種,進口蔬菜占據了市場,有土耳其的,荷蘭的,價格貴的嚇人,如果種蔬菜肯定賺錢。

這幾年,華人除了做貿易,也搞實體,有的搞電器組裝廠,有的建起了襯衣生產廠,拖鞋廠等等,王偉中也曾想過和ZQ鞋廠合作,建個膠鞋廠,做學生球鞋,可是經過市場調查,做膠鞋用的許多原料,在羅馬尼亞都買不到,如果都從中國運來,還不如在中國生產,這個項目沒有搞成。這裏的華人也有搞農業的,他們看到了市場蔬菜價格比國內高2、3倍,覺得這是個商機,開始試著種西瓜,大白菜,都很成功。除了大白菜,種大棚蔬菜行不行?在這裏還沒有聽說有中國人種大棚蔬菜,沒有人競爭。王偉中回國的時候,看到國內冬季市場上什麼蔬菜都有,聽說采用的是塑料大棚種植技術,中國北方的氣候,溫度和這裏差不多,中國能種,在這裏一定也能種,隻要有懂大棚種植技術的人,在這裏種植大棚蔬菜一定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