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著繽紛的色彩,我們到底該怎樣演繹,才能從容舞出該有的旋律?
變,變,變,一切都在變,唯一不變的是依然不斷消逝的時間!當平時可供自己隨意支配的時間,卻被忙碌的生活擠得無處可逃時,潛意識裏,總會滋生出莫名的壓抑和彷徨。於是,一有空,就會拋開所有的紛紛擾擾,沉浸在優雅的音樂聲中,久久沉醉,感受著那種飄飛,沉澱,或滄桑,或輕柔,或綿長的感覺,或許,唯有這個時候,才能感知到最真實的自我。
有時候,疲憊之餘,會忍不住去追問:這是不是就是所謂的生活?
生活,就是為了生存,要去不懈地打拚;
生活,就是在全心全意地投入之後,忘了自己是誰的殘酷。
生活,就是像上了發條的機器,不停地轉;
生活,就是為了責任和意念,會忽略掉很多很多的細節;
生活,就是在春夏秋冬的輪回中,捕捉殘留的餘溫;
生活,就是冷暖自知後的感悟;
生活,就是肝腸寸斷後,還要繼續走下去的人生;
生活,就是喜怒哀樂所編織而成的多姿多彩的歌;
生活中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就看我們每個人以怎樣的心態去承受?積極樂觀的心態,會逢凶化吉;而悲觀消極的心態,終究走不出落寞的漩渦,自暴自棄,在沉淪中看不到明媚的曙光。
每個人都過著一日三餐的生活,都有著糾纏於心的迷惑和煩憂,為什麼有些人身處困境,甚至四肢不全,都能執著地笑對人生?而某些人,為什麼遭受到一些打擊,或者命運地捉弄,就再也站不起了呢?盡管人生中的有些災難,我們無法回避,但為什麼就不能視所有的挫折都是生命的饋贈呢?如果,每個人都能在挫折中奮起,那麼相信生活中就會少了很多悲劇的發生,而會增添更多的感動。任何一種逆境都是對每個人意誌力的一種曆練,都是驗證生命力是否堅強的一種方式,也許,有些殘酷的事實,讓人一時難以接受,但如果能換種角度思考問題,就會發現:小樹不經曆風雨的洗禮,又怎能長成參天大樹,枝繁葉茂地遮蓋大地呢?臘梅,不經曆寒風刺骨的冬季,又怎能傲立於冰天雪地,一路挺拔呢?獵鷹,假如沒有曆練後的飛翔,又怎能飛向高空去捕捉獵物呢?這些現象不正詮釋了:逆境才是鋪就成功之路的必經之路!
所以,生活中要透過現象去探究真理,很多道理都是潛藏在暗處的:正如每個人都會說話,但並不是隨隨便便說出的話,每個人都愛聽,說話要講究藝術,不能胡編亂造,嘮嘮叨叨,要講究心理學,也不能過於阿諛奉承,做到了恰到好處,就已經實屬不易了。與人交往不能過於直來直去,要講究心計,心計不是不折手段的謀財害命,而是為了達到目的所不得不去做的為人處世的智慧。人人都有一雙眼睛,但對任何事情,不能看得太透徹,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也是一種境界。擁有一顆善感的心,真得很不錯,要是對萬事萬物都力求完美,那麼做人勢必會很累很累,因此,凡事糊塗點,就會讓自己走出糾結的誤區,給自己一片明朗的心境。
紛繁蕪雜的生活中,要想成大事,有所成就,必須有著寬廣的胸襟,得饒人處且饒人,當別人犯錯了,一棍子打死,是行不通的,要給一個台階下,千萬不能意氣用事,情緒化地將事情弄得沸沸揚揚,不可收拾,是最愚蠢的做法,也是辦事不夠理智,不成熟的表現。這個世界很大,又很小,抬頭不見,低頭見,誰知道自己什麼時候不求人呢?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朋友多,路好走,凡事不能走極端,給人方便,也就是給自己方便。
做人的修養應體現在平時生活的細節中,懂得感恩,講究誠信,與人為善,寬容大量,幽雅中不乏端莊;從容中不乏謙遜,柔和中不乏睿智。不以貌取人,懂得換位思考。
生活是一首歌,每個人都要以激情昂揚的姿態投入地去唱,才能唱出嘹亮的天籟之音;
生活是一首詩,人人都要盡情地去吟誦,才能朗誦出該有的韻律;
生活是一幅畫,唯有用心,才能描畫出想要的筆調和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