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林本來也沒指望吃上他們釣的魚,廚房早就預備好了一條鱖魚。俗話說桃花流水鱖魚肥,這魚清蒸尤佳,又林調的醬汁鮮鹹裏帶著點微酸,吃著很爽口。朱慕賢眼睜睜看著大兒子與小兒子刮分了魚身上最肥美的部分——好吧,敏哥兒隻抿了兩小口,原哥兒才是消滅這條魚的主力軍。朱慕賢最後把魚頭魚尾巴都拾掇了。看到就剩下骨架的那條魚,朱慕賢這才想起妻子還一口沒動……
他有些訕訕的抬起頭來,又林安慰他:“沒關係,聞了一下午魚腥味兒我早就不想吃了。”
這話肯定不是真話。朱慕賢知道於江算是個水鄉小鎮,李家飯桌上那少了什麼也不會少了魚。可是到了京城就不一樣了,京城可沒有那麼鮮嫩的魚——起碼不是天天都有。
“明天咱們再做一條……咳,做兩條。”
又林笑著應了一聲。
朱慕賢咂咂嘴,還是覺得回味無窮:“做三條也成。”
又林抱著敏哥兒朝一邊翻了個白眼,鮮魚鮮魚,也就是嚐個新鮮,真一人弄一條擺麵前大嚼?當飯吃哪?
令朱慕賢父子倆失望的是,第二天下起雨來,並不算大,可是魚沒送來。所以他們今兒吃的是燒羊肉。羊也是莊子上現殺的,在陶罐兒裏燉了大半個下午,肉燉得特別酥爛,又林覺得奇怪——是她手藝隔了幾年還沒荒廢,還是這爺倆在家的時候從來沒吃飽過飯哪?原哥兒吃得遠遠超出了他平時的飯量,直到旁人怕他吃壞了肚子不讓他再吃。朱慕賢更誇張,連肉湯都澆在飯上拌著吃了。
又林擔憂的看著丈夫和大兒子,轉過頭來悄聲吩咐,讓廚房的人煮點消食湯以備用。
第三天又林做的青豆熗蝦仁,還有蘿卜燒排骨——她現在已經適應了,丈夫和兒子吃的歡,也是給她的手藝捧場。丈夫一直說喜歡她做的菜,原哥兒隻怕也是一樣。青豆和蝦仁兒都嫩嫩的,排骨都是先用刀背敲過醃過的,也是用瓦罐燒的,香得讓人都想把鼻子也鑽進罐子裏去。排骨一點兒不膩,蘿卜則吸飽了肉汁,比排骨還爽口好吃。
大太太本來還擔心兒子和孫子去了莊子上吃不慣睡不好的,結果她白擔心了。這爺仨天天白天玩得特瘋,三頓飯一頓不拉的大吃特吃,等到他們回城的時候,又林和敏哥兒還好,朱慕賢和原哥兒都曬黑了,而且還顯得比來時更結實了一點兒。
原哥兒都不舍得走了,拉著朱慕賢要求下次再來。朱慕賢笑著說,等夏天的時候可以再來小住幾天。
不過他食言了。夏天的時候,他已經被皇帝看重,調任文英殿任中書,皇帝到哪兒他就得到哪兒,皇帝要去行宮避暑,他也隻能跟著前往行宮。等他們再來這小莊子的時候,已經是三年之後的事了,而那時候的又林,也已經是三個孩子的母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