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輯:再試一次(2)
人生沒有跨不過的山
●佚名
羅伯特曾經是一個跨身上流社會的企業家,可是,由於公司經營不善和合夥人撤資,他的公司不得不宣布破產。羅伯特變得一無所有了,這時他剛好50歲。
悲傷之餘,羅伯特想:”我已經50歲了,老了,再也不會有東山再起的機會了,我將在失敗的陰影中度過餘生,是該為自己打算後事的時候了。”於是,羅伯特用手中最後的一點錢在離城市很遠的地方買了一塊墓地。這下,羅伯特對生活不再有激情了,他隻想在這種暗淡無光的日子中慢慢老去,然後躺進墳墓中去享受另一個世界安寧的日子。
然而,事情總是出人意料。3年後,政府決定修建一條鐵路,火車站就擬建在墓地前邊。
一天,一個建築商找到羅伯特,表示願意出數倍的錢買的那塊墓地,如果羅伯特同意,那麼這塊看似不起眼的墓地將會為他賺回一大筆錢。這是羅伯特做夢也沒想到的事情。
“哦,我快有一大筆錢了。”羅伯特興奮地想,“不,等等,我為什麼要賣掉它呢?我為什麼不再利用這個信息賺更多的錢呢?”
於是,羅伯特拒絕了那位建築商,並迅速找到合作夥伴買下了墓地周圍大片的土地。等到兩年後火車站建成時,這片地皮的價格已翻了數十番。憑此一項,羅伯特又重新進入富人的行列。
難能雖然可敬,但卻未必可貴。
難能未必可貴
●冬亥
以公司冠名的攝影比賽吸引了一大批參賽作者,我們特意邀請了一位德高望重、在國內屢獲大獎的老攝影家做評委會主席,把我們初選出來的一些作品請他過目。
他的目光停留在附在作品的一張信箋上,良久才抬起頭來問我們:“這是他通過初選的理由?”
說實在的,那幅作品並不是什麼上乘之作,構圖一般,用光也沒什麼可取之處,但是那封信卻寫得非常感人。作者是一位殘疾人,從小腿就瘸了,他在信裏曆數了自己為了攝影而付出的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和把攝影作為自己終身事業的決心,讓我們幾個評委都非常感動:太難能可貴了。
老攝影家輕輕地把那幅作品抽出來:“如果你們是因為這封信才將他入選的話,我持反對意見。”
難堪的沉默。良久,一位評委才咳嗽了一聲,說如果我們不給他評獎的話,是不是就打擊了一顆追求美,追求上進的心?
平素慈眉善目的老攝影家卻表現出反常的嚴肅:“如果這麼輕易就被打擊了的話,那他就不應該把攝影作為他的事業來追求!”
我也是為他的作品投讚成票的評委之一,所以也試探著談出了自己的意見:“但是對於一位殘疾人來說,能有這樣的作品,的確已經很難能可貴了。”
老攝影家歎口氣:“如果你們堅持的話,可能會誤導他走上一條完全不適合他的道路。如果他一直靠博取別人的同情來取得成功的話,那他將永遠沒有出頭之日。”
“至少對於我來說,”老攝影家搖搖頭,語氣卻出奇得嚴厲,“選擇攝影是我最後悔的選擇。付出同樣的努力,我完全可以在別的領域取得更大的成功。因為難能雖然可敬,但卻未必可貴。”
老攝影家彎下身,輕輕卷起自己的褲腿,展現給我們的是一條不鏽鋼的假肢。
危機困境並不完全是壞事,處在艱苦境地中,反而更能挑戰人生的極限,使人激起迎難而上的勇氣啊!
掛在牆上的美麗龜殼
●英濤
有段時間,受某雜誌聘任特約記者,我采訪了很多成功人士,一幕幕場景走過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位36歲的工藝品廠廠長。聽他說完了他的創業艱辛曆程,知道他曾有幾起幾落的不平常經曆,我問他:是什麼給予了你在每次的逆境中堅持前行的信念?
他低頭沉思一會兒,然後輕輕轉動他的老板椅,微笑著指他身後雪白的牆壁上掛著的一個美麗的龜殼標本,緩緩地給我講這個龜殼的來曆:
七年前,年輕的他在第一次創辦企業失敗後,已經傾家蕩產的他每天總覺得失魂落魄,不能正視現狀的他總是以酒解憂,喝得酪配大醉。看他這樣一蹶不振,新婚不久的妻子心疼不已,就帶他四處散心。
那天,妻子帶他到一個同學家玩。妻子的同學是位雕塑家。在雕塑家的書房裏,他看到一個美麗的龜殼,頭和尾部都有著翡翠一樣晶瑩的綠色,在綠殼上有著深咖啡色的花紋。整個殼的形狀像半個籃球,有著優美的弧線。
見他注意到這個龜殼,雕塑家說,這原來是屬於一隻生機勃勃的巴西龜的外殼。當年他到巴西旅行時看到這隻漂亮的烏龜馬上就喜歡上了,於是他用重金買下了這隻烏龜。可是這隻烏龜太大了,足有30公斤,不能隨身攜帶,他想盡辦法,通過了層層複雜的手續才把它用貨櫃經海路托運回國。
巴西的貨輪行駛了三個月才到中國,雕塑家說,他當時以為烏龜可能早死了,如果死了就做成標本。誰知道打開貨箱的時候,這隻烏龜還睜著炯炯有神的眼睛。
但是讓雕塑家沒想到的是,這隻烏龜在平安經曆了三個月的行程後,卻在有次他離開幾天後死了。那次是他到另一個城市去指導安裝他做的幾組雕塑,要離開七八天,怕沒人喂烏龜,臨走時他放了熟透的香蕉在烏龜的地盤。可是等他回來,發現烏龜死了。原來是它一口氣吃完了一大把香蕉,把自己撐死了。於是他就把龜殼留著做紀念。
聽完了龜殼的來曆,他不由深深感慨:在極度饑寒中還能頑強生存的烏龜,卻在溫暖舒適的雕塑家的家裏因為吃得太飽而死亡,看來,在三餐飽暖中節製自己比在危困中忍耐還要難,太安樂容易使人產生惰性,失去奮鬥的理想,而危機困境並不完全是壞事,處在艱苦境地中,反而更能挑戰人生的極限,使人激起迎難而上的勇氣啊!
後來,他便成了這隻美麗的烏龜外殼的主人,他把龜殼掛在牆壁上,時時鞭策自己,不管麵對什麼樣的憂患,都不要喪失鬥誌。經過不懈努力,他終於走出一次次困境,再次成就了自己的輝煌事業。這隻龜殼,便是他追求成功人生的圖騰。
學校裏有高分低分之分,但校門外沒有,校門外總是把校門裏的一切打亂重整。
一句妙語求職成功
●傅轅
2003年,巧克力之父弗斯貝裏的公司獲準登陸中國市場,他就發出了招聘公告。公告很簡單,是這樣寫的:請你用一句最簡潔的話,回答下麵四位著名人士到底在說些什麼。
11954年4月2日,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建校100周年,邀請愛因斯坦回母校演講。愛因斯坦在演講中說了這樣的幾句話:“我學習中等,按學校的標準,我算不上是個好學生,不過後來我發現,能忘掉在學校學的東西,剩下的才是教育。”
21984年6月4日,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丁肇中回母校清華大學演講,在接受學生提問時說:“據我所知,在獲得諾貝爾獎的90多位物理學家中,還沒有一位在學校裏經常考第一;經常考倒數第一的,倒有幾位。”
31999年3月27曰,比爾·蓋茨應邀回母校哈佛大學參加募捐會。當記者問他是否願意繼續學習,拿到哈佛大學的畢業證書時,他向那位記者笑了一下,沒有回答。
42001年5月21日,美國總統布什回到母校耶魯大學,接受榮譽法學博士學位。由於他當年學習成績平平,在被問到現在有何感想時,他說:“對那些取得優異成績的畢業生,我說‘幹得好’,對那些成績較差的畢業生,我說‘你可以去當總統’。”
有400多名優秀的中國大學生參加了應聘。2003年3月10日,他的分公司在北京開業,隻有一位學生接到通知來參加他們的開業慶典。這位學生的回答是這樣的:“學校裏有高分低分之分,但校門外沒有,校門外總是把校門裏的一切打亂重整。”
不管是在最快樂、最愜意的時候,還是在最憂愁、最惱火的時候,理性是用以鎮住各種脾氣的唯一要素。
——笛福
最危險的時刻
●魏劍美
居住在印度熱帶森林裏的一些土著長期以捕蟒為生。他們一般是倆人一組在森林裏搜尋蟒蛇的蹤跡,發現獵物後,他們並不急於下手——誰都知道,這種龐然大物發起威來可不是好對付的,就連彪悍的豹子和凶殘的鱷魚都不是它們的對手。有經驗的捕蟒人往往會選擇盯梢策略,有時候他們甚至會守候上幾天幾夜。
他們到底要等待什麼呢?答案很簡單,他們要等待蟒蛇完成一次捕食活動。一般說來,腹中還有食物的蟒蛇會安安靜靜躲在洞穴裏呆上數天甚至數十天,直到消化完成排出糞便,這才開始進行下一輪捕食。蟒蛇捕食時特別專注,一旦咬住獵物,任其如何反抗撕咬,也決不鬆開,同時將自己長長的身子一圈圈地繞上來,緊緊箍住獵物,直到對方窒息。蟒蛇這才從容不迫地一點點吞下獵物,讓人吃驚的是,蟒蛇甚至可以吞食超過自身體重許多的動物。
有經驗的捕蟒人會等待蟒蛇完全吞下食物後才出手。一個人扯開大口袋,另一個就徑直上去拖蟒蛇的尾巴。此時的蟒蛇正處在誌得意滿的鬆弛狀態下,甚至沒有察覺到人類的圖謀。等它反應過來的時候,大半個身子已經被鎖進了結實的纖維口袋之中了。失去身體優勢無法完成纏繞動作的蟒蛇並不比一條大黃鱔更難對付,很自然地,它隻有乖乖地成為捕蟒人的囊中之物。
捕蟒本是世界上最危險的職業,就連一向以勇敢著稱的喀麥隆的格巴亞斯族人,其年輕人中敢於繼承父輩捕蟒傳統的都越來越少了。格巴亞斯族人捕蟒一般是集體上陣,鑽進蛇洞中,以火把晃花蟒蛇的眼睛,打頭一人以纏了獸皮的胳膊為誘餌讓蟒蛇死死咬住,其餘人一起發力,硬生生連人帶蛇一起拖出洞來,場麵極為驚險恐怖,稍不留神就可能死傷多人。
同樣是捕蟒,格巴亞斯族人興師動眾還險象環生,而印度人卻可以憑倆人之力就輕鬆完成。其差異就在於後者選擇在捕獲對象最為鬆弛的時刻下手。蟒蛇在捕食之前是高度警惕的,而且充滿了好鬥之心——這是叢林中所有巨蟲猛獸都有的生存本能。而經過捕食的一番打鬥之後,蟒蛇終於達成了自己的目標,心安理得地享受著勝利果實。此時,它的內心裏再無戰鬥的念頭與激情,伴隨勝利而來的巨大滿足感甚至計它淡忘了潛在的危險。事實證明,這時恰恰是它最不堪一擊的時刻,聰明的印度土著成功利用了蟒蛇這一致命的弱點。
也許,我們並沒有嘲笑蟒蛇的資本。現實生活中我們人類又何嚐不是如此?在目標沒有達成之前,很多人都可以做到“聞雞起舞”、“枕戈待旦”,即使麵對強大的敵人或者巨大的困難,也可以毫無懼色地迎難而上。而一且達成一個或幾個階段性的目標之後,往往就顯出誌得意滿之下的鬆弛和懈怠。殊不知,此時恰恰是最為危險的時刻。凶悍勇猛如中國的項羽與西方的拿破侖,其實都是捕蟒故事的人類版本。
如果讓願望更加明確,就會有實現的一天。
推銷員的發現
●姚娜
山田是一位擁有出色業績的推銷員,可是他一直都希望躋身於最高業績的行列中。但是一開始這隻不過是他的一個願望,從沒真正去爭取過。直到3年後的一天,他想起了一句話:“如果讓願望更加明確,就會有實現的一天。”
於是,他當晚就開始設定自己希望的總業績,然後再逐漸增加,這裏提高5%,那裏提高10%,結果顧客就增加了20%,甚至更高。這激發了山田的熱情。從此他不論什麼狀況,任何交易,都會設立一個明確的數字作為目標,並在一兩個月內完成。
“我覺得,目標越是明確越感到自己對達成目標有股強烈的自信與決心。”山田說。他的計劃裏包括“我想得到的地位,我想得到的收入,我想具有的能力”,然後,他把所有的訪問都準備得充分完善,相關的業界知識加之多方麵的努力積累,終於使他在第一年的年終創造了空前的業績,以後的年頭效果更佳。
山田自己做了一個總結:“以前,我不是不曾考慮過要擴展業績,提升自己的成就。但是因為我從來隻是想想而已,不曾付諸行動,當然所有的願望都落空了。自從我明確設立了目標,以及為了切實實現目標而設定具體的數字和期限後,我才真正感覺到,強大的推動力正在鞭策我去達成它。”
不要被災難嚇倒,隻有鼓足勇氣,堅定信心,贏了自己,才能贏了別人。
安妮又贏了
●林波
安妮曾經是個跑得最快的人,至少在她們的街區。
安妮贏過長腿的湯米,在800米第2圈時超過了吉姆,甚至比號稱“男孩子中的獵豹”的湯姆森的速度還要快上好幾秒。
但這一切都是車禍發生前的事。
安妮一聽到腳掌踏在地板上的奔跑聲就心碎,那聲音曾經也是屬於她的。可是現在,她永遠失去了奔跑的權利。上天不公平!她曾經是個跑得多麼快的女孩。她曾經贏過那麼多懷疑她的速度的男生,然而現在,她隻能坐在輪椅裏,眼睜睜地看他們追逐嬉戲。
安妮仿佛一下子從天堂跌進了地獄。她開始莫名其妙地發脾氣,衝母親大聲嚷嚷,扯自己的頭發,還把自己的跑鞋扔進遊泳池裏。
一天,湯姆森為安妮帶來了一盒國際象棋。安妮以前從不碰那玩藝兒,她覺得隻有嬌滴滴的小姑娘才愛玩那東西。可湯姆森堅持要和她一塊兒下棋。安妮不是他的對手,卻不願甘拜下風。她督促自己多想、多練、多思考。不久後的一個晚上,安妮頭一次贏了湯姆森,她覺得自己像以前一樣了不起。
就在那一次後,安妮漸漸忘記了那曾經跑得飛快的兩條腿。她試著自己穿衣服,自己搖輪椅去超市……當她第一次不用媽媽幫忙而為自己換床單後,她覺得那比在賽跑中贏了湯姆森更加高興。以前贏湯姆森興許不用花太大力氣,可現在她是在下了一番苦功後才贏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