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尼·薄迦丘
萬尼·薄迦丘(1313~1375年),意大利著名作家,和但丁並為雙星,代表了文藝複興時期意大利文學的最高成就。他是私生子,從小在小市民的生活中長大,但勤奮好學,多才多藝。他是一個人文主義者,同時也是意大利文藝複興運動的先驅。作品很多,有傳奇、史詩和短篇故事集等,如《菲洛柯洛》、《大鴉》和《十日談》。《十日談》是他最出色的作品,也是歐洲文學史上第一部現實主義巨著,開創了歐洲短篇小說這種獨特的文學題材的先列。
故事發生在1348年。美麗的佛羅倫薩突然遭遇了一場恐怖瘟疫!要命的瘟疫在整個城市肆虐,人們惶惶不可終日。這時候,有七個年輕美麗的女郎和三個舉止文雅的小夥子一起逃到了城外。在城外小山上的一間別墅裏,他們開始了新的生活:每天載歌載舞,逍遙自在,自得其樂。在差不多十天的生活中,他們以輪流講故事的形式作為遊戲的主題。每人每天講故事,故事總計100篇,按天數定名為《十日談》。由以下選取的幾則故事,可見其內容之一斑。
第一天第二則故事:“天主不怕人糟踐”——有一個信奉猶太教的猶太人,喜歡探究神的法力。一次,他在好朋友的倡議下,去羅馬探究神的偉大法力。然而在羅馬,他看到的卻是羅馬教廷教會的腐敗和奢糜墮落。他被眼前的情景驚呆了!但是,令人驚奇的是,回到家鄉後,這個猶太人卻立即改變了自己的宗教信仰——他信奉天主教了!朋友不得其解,問他為什麼?猶太人的回答是:天主教神的法力真是太偉大了!不管他的信徒們、他的僧侶們如何糟踐他,他都沒有任何不悅的反映,我找到了我要信奉的神了。
第三天第一則故事:“啞巴和修女”——體格健壯、英俊瀟灑的馬塞托假裝啞巴,成了一個女修道院的園丁。然後,就有故事不斷發生了:院裏的修女們終於耐不住寂寞了,於是每天夜裏偷偷地來找他睡覺,偷偷地品嚐男人的滋味。來找他的修女們越來越多,以至於最後,院長也來找他了。白天要幹活,夜裏還是要勞累。年輕的馬塞托終於受不住了。有一天,他開口向修女們求饒。聰明的修道院院長於是趁機對外宣布:神的力量太偉大了!奇跡在我們這裏發生了!
第五天第九則故事:“愛到最後一隻鷹”——費德裏柯愛上了一位漂亮的夫人,於是他開始百般討她的歡心,甚至為此耗盡了所有的家產,除了一隻鷹!但是,夫人還是不為此而動心。費德裏柯快要絕望了!有一天,夫人去看望他,已經一貧如洗的他沒有東西招待夫人,隻好把自己最心愛的鷹殺死來款待夫人。費德裏柯這種對愛執著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夫人那一度冰冷的心,終於,她接受了他的求婚,並帶著豐厚的嫁妝和他結婚了。
第九天第二則故事:“內褲頭巾”——一天半夜,某修道院院長被人叫醒,要他去懲罰本院一個犯了色戒的修女。好笑的是,當天夜裏,院長本人正和一個教士偷歡!於是,慌慌張張中,她把教士的內褲當作頭巾戴在了頭上。偷情的修女為了自己的利益,當著眾多修女的麵,指出了院長那奇怪的頭巾!不得已,院長隻得寬恕了她,並允許她繼續回去尋求快樂,使得其他修女羨慕不已。
《十日談》曾一度被認為是敗壞道德的“淫書”,不僅宗教教會對它大為批判,連莊重、保守的社會正統思想也對它采取否定的態度。其實,《十日談》的產生有文藝複興這一特殊時代和民族背景。早在“序言”裏,薄迦丘就申明:他的小說是獻給她們的——而不是獻給他們的。
正是在這本小說裏,薄迦丘率先舉起了人性解放和人本主義的大旗。作者要批判的正是宗教滅絕人性的禁欲主義和對人性的壓抑。作者通過“故事”,對教會的黑暗和罪惡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和嘲諷。這正滿足了當時新興的市民階級要求擺脫束縛、獲得自由的願望。
就藝術而言,作者“講故事”的本領是一流的。他反潮流而行之,采用佛羅倫薩方言來“講故事”,故事極力崇尚愛情。卻又簡單、幽默、風趣,令人難忘;同時,每一個獨特的故事又連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作者以其貼近市民的文風,開創了歐洲現實主義小說的先河。
《十日談》發表後,廣受歡迎,到16世紀,就已經發行了87版!作者鮮明的反對教會壓迫、倡導人性的思想,直到今天還閃爍著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