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佛瑞·喬叟

喬佛瑞·喬叟(約1340~1400年),英國著名作家和傑出詩人,英國現實主義文學的開山鼻祖。年少時極愛詩歌,為了積累經驗,曾經嚐試擔任各種職務,從事各種工作,因此具有豐富的生活閱曆。他率先使用“君王詩體”進行寫作(《百鳥會議》)。同時還嚐試著用十音節雙韻詩體進行創作,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名作《坎特伯雷故事集》正是用這種詩體寫成的。

喬叟的作品主要有:詩體小說《特羅伊拉斯和克萊西斯》、《百鳥會議》、《聲譽之堂》和《坎特伯雷故事集》等。喬叟善於描寫人性共有的特點,所以他的作品在全世界範圍內都具有極大的吸引力。他的作品對文學巨匠莎士比亞和狄更斯有著深刻的影響。

故事發生在很久以前的一個4月早晨。包括詩人在內的一大群香客聚集在倫敦泰晤士河南岸一間名叫塔貝的客棧,準備前往心目中的聖地:坎特伯雷,去朝拜殉教聖人托馬斯·阿·貝克特的聖祠。於是故事拉開了序幕,作者先對每一位朝聖者的形象進行描繪。連喬叟在內,共31個人,來自英國社會不同的階層。他們是:騎士和他的兒子(一個見習騎士),以及隨從仆人——一個自耕農。接著是教會來的代表,領頭的女修道院院長,以及侍候她的一個尼姑和三個教士;一個和尚和一個托缽僧。以下依次是商人、大學生、律師、自由農民(他是一個富有的中等農民)、衣帽商、木匠、紡織匠、染坊工人、製掛毯的工人、廚師、水手、醫生。還有代表“新女性”的巴斯城的太太,僧侶階層的底層人物——鄉村牧師,鄉村牧師的弟弟——一個農夫;磨坊主,糧食采購員,田產經營者,教會法庭的差人,教會經售贖罪券的人。

吃完晚飯後,店主人哈裏貝利德建議他們在去坎特伯雷以及回來的路上各講兩個故事,看誰的故事講得最精彩,並許諾給優秀者獎勵一頓免費的佳肴。按照計劃,他們的故事約有60個,但是,最後卻隻有23個。故事主要有以下四種:

1.傳奇故事:如騎士、巴斯城的太太和見習騎士講的故事等;

2.道德故事:如律師、大學生、女修道院長、第二個尼姑、喬叟自己、醫生、鄉村牧師和經售贖罪券的商人等講的故事;

3.滑稽故事:如磨坊主、田產經營人、廚師、托缽僧、教會法庭差人、商人、教士的仆人和水手等講的故事;

4.寓言故事:如跟隨尼姑的教士和糧食采購員的故事等。

講得最好的故事如下:

1.騎士講的故事。這是關於派拉蒙和阿色提愛同時愛上艾米利亞的悲劇故事。

2.經營贖罪券的商人講的故事。這是關於死神總會降臨貪財者身上的故事。

3.教士講的故事。這是非常著名的已經家喻戶曉的動物寓言故事——狡猾的狐狸和虛榮的公雞的故事。

4.商人講的故事。這是關於老夫少妻的家庭故事,又名“一月和五月”的故事。

5.自由農民講的故事。這是關於忠貞愛情的故事。

後來,他們終於到達了坎特伯雷,大清早參加到朝聖的行列,在那裏做禮拜,獻祭禮,並且買了一些紀念品,然後返回客棧,大吃大喝一頓,各自回家。他們的朝聖早就被人們忘記了,卻留下了喬叟記錄《坎特伯雷故事集》,並永垂不朽。

《坎特伯雷故事集》是喬叟追求現實主義的藝術精品,在西方中世紀和文藝複興時期的地位是獨一無二的。首先在故事的選取上,每一個故事都是一個單獨的個體,都有其自身的獨特之處;作為讀者,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隨意挑選,隨意翻閱,反正不會喪失故事的完整性。同時這些單獨的故事又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它們共同體現了作者對現實主義的追求。

其次,作者在人物刻畫方麵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範例。喬叟采用的是十音節雙韻詩體,即後來壟斷英國新古典時期詩壇的“英雄雙韻體”,使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如對巴斯城太太的描寫:她的聖歌唱得十分美好,抑揚頓挫在她的鼻中旋轉;而她的法語說得非常悅耳,悉依直直彎彎的音符誦念,因為巴黎的法語對她陌生;據說她用餐時全神貫注;她既不讓一點東西掉出口外更不許醬油沾濕她的手指。

又如對牛津大學學生的刻畫:在外還有一個牛大的學子,很久以前就已通情達理。他的馬兒瘦瘦,猶如火炬。而他也不胖,據我估量。在這裏,我們已經能看出一些莎士比亞的敘述風格了。

還有就是作者對生活的敏銳洞察和細心把握。故事集裏的故事大都取材於人們的現實生活,或者是對真實生活的文學抽象,而作者在“講故事”時,也不是隻局限於一種表現手法,而是根據不同的“故事”,選用不同的文學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