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陀爾·裴多菲(1 / 1)

亞曆山大·小仲馬

亞曆山大·小仲馬(1824~1895年),法國著名的小說家、戲劇家,是著名作家大仲馬的私生子,直到7歲時才得到父親的承認。1848年發表小說《茶花女》,在文學界嶄露頭角,一舉成名。之後,又寫了20多部作品,比較有影響的有《半上流社會》、《金錢問題》、《私生子》、《放蕩的父親》、《阿爾豐斯先生》、《福朗西雍》等劇作。

《茶花女》講的是1847年3月12日,巴黎一條大街上張貼了一張拍賣廣告,拍品為家具和古董。豪華住宅的主人瑪格麗特在三周前去世,除了遺物,她還留下了一筆巨額債務。

瑪格麗特本來是一個貧窮善良的鄉村姑娘,來到巴黎後不幸淪落風塵。因為長相漂亮,成為巴黎紅極一時的交際花;又由於她喜歡在頭上插戴茶花,因此人們習慣稱她“茶花女”。在她的墓碑前,青年阿爾芒為她擺滿了茶花。阿爾芒是個一文不名的窮小子,也是瑪格麗特惟一真正愛過的人。因為在她得了肺病時,隻有阿爾芒真心實意地關心和照顧她,她把阿爾芒當成了理想的情人。此後,瑪格麗特就想法擺脫把她當成“愛女”的老公爵和糾纏不休的N伯爵;但是,開銷過大的她又不能完全斷絕和這些人來往。而阿爾芒為了應付和情人在一起的開支,不得不去賭博和借債。他們的行為激怒了老公爵,停止了供給瑪格麗特的一切費用;而此時債主們紛紛上門逼債。為了還債,瑪格麗特賣掉了自己的馬車、首飾等物品,並不找阿爾芒要一分錢。

然而兩人的新生活好景不長,阿爾芒的父親責備兒子敗壞了家庭的名聲,要他拋棄瑪格麗特,但阿爾芒拒絕了。可是瑪格麗特卻又莫名其妙地離開了他,與伯爵重歸於好。傷心的阿爾芒於是在舞會上當麵羞辱瑪格麗特,又寫信去辱罵她;但瑪格麗特並不嫉恨阿爾芒,反而與他重修舊好。然而第二天阿爾芒卻送來500法郎的鈔票作為“度夜價錢”;備受打擊的瑪格麗特終於在愛情和疾病的雙重折磨下含恨而死。阿爾芒從瑪格麗特的遺言中終於明白了瑪格麗特不辭而別的真相和內情,原來他的父親為了女兒的婚約,懇求“茶花女”與阿爾芒斷絕交往。追悔莫及的阿爾芒痛哭流涕,但一切為時已晚。

《茶花女》是小仲馬的成名作,也是他小說中最優秀的作品。1852年作者把它改編為戲劇上演時在巴黎引起巨大的轟動,演出場場爆滿。小說通過一個淪落風塵而又不能自拔的女子的愛情悲劇,深刻地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所宣揚的倫理道德觀念虛偽腐朽的本質。作為隻能被人玩弄的風塵妓女,“茶花女”對真摯幸福愛情的追求違背了資產階級的道德規範,她是不可能像其他幸福健康的女子一樣有權利去追求自己的幸福的。她的這種追求也必然遭到資產階級勢力的聯合絞殺;而作為一個“清白”家庭的後代,阿爾芒愛上風塵女子也同樣不為所謂的“清白”人所接受,違背了這些人士普遍遵守的“道德規則”,同樣必然會遭到被扼殺的命運。他們身上所體現的叛逆性格和悲劇結局。恰恰又更深刻地諷刺了資本主義社會倫理道德的虛偽和扼殺人性。在譴責社會給他們造成悲劇的同時,兩人身上的缺點也是造成他們悲劇結局的原因之一:茶花女對物質生活的沉溺和難以自拔,阿爾芒的自私狹隘。作者筆觸細膩,深刻而生動地刻畫了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及其心理活動,把人物複雜的性格通過生動的語言和人物的行動栩栩如生地展現在讀者眼前。情節曲折、結構緊湊,讀來令人有蕩氣回腸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