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2013年9月下旬,經過一個多月的忙碌,段宇鍾基本完成了麒麟集團的組建和調整。300多個大學生,3000多個農民工,充實了麒麟集團各分公司。
讓公司走向集團化、正規化、國際化。這時,滇東北、滇西地區的投資,與道協、特殊部門的生意也走向正規。
並且,在這批大學生中,段宇鍾也發掘出一個人才,充當麒麟集團的CEO,這個人名叫熊兆麟。此人在招聘時很落魄,也看不出明顯的才幹,但回鄉工作的誌向最堅定。
所以段宇鍾就聘用了他,後來,在培訓時,有了空間的實踐加速,這些大學生不管是應屆的還是往屆的,都相當於重新上了一次大學,回爐重造。
在這過程中,熊兆麟表現出了超強的學習天賦和極佳的學習能力、自控能力,還有對學習的極深的渴求。現實中每周一期的培訓結束後,他還主動要求繼續培訓。
因為在空間中的培訓中,段宇鍾對這個與他同歲的員工印象非常深刻,就有了更深的交流。段宇鍾發覺兩人的經曆有些相似,段宇鍾是會川縣人,熊兆麟是銅都區拖布卡鎮人,兩人的家鄉隻隔著小江和大山。
兩人的家庭環境也比較相似,從小都很貧困。所不同的是,段宇鍾的家鄉比起熊兆麟的家鄉,算得上是山清水秀了。對於生態災難,和治理環境的迫切,熊兆麟甚至超過段宇鍾。
因為他的家鄉作為礦區和泥石流頻發的幹熱河穀,生態環境異常惡劣。具體到他家所在的小陷塘村委會,那裏是一片全是石頭的河灘,連種樹綠化都不行,當地政府感歎實在“啃不動”。
而且熊兆麟比段宇鍾還悲慘一些,小時候,他的父親死於礦難,務農的母親撫養他艱難度日,後來為生活所迫而改嫁,生活基本無憂,他卻再難融入新的家庭中。
生活在這樣的窮山惡水和貧困家庭中,他從小唯一的出路是讀書。所以,經過發憤苦讀,2002年時,他以全縣第一的優異成績考上了春城的重點高中。
由於繼父也隻是農民,生活也很艱難,雖然在生活上不曾虧待他,但供他讀書卻是很艱難。最終他依靠初中母校的捐款和社會上的一些捐款,他艱難地讀完高中。
但是,作為一個窮鄉僻壤中走出的淳樸孩子,小小年紀就背上如此大的人情債,他在高中時,壓力非常大。
因為太在乎學習成績,加上在春城這樣的城市裏有種種不適應,他一直非常緊張焦慮,竟然一度達到了長期失眠、神經衰弱的程度。
所以盡管他在高中非常努力,但學習成績還是不停地下滑。而且在高二文理分科時,出於現實的考慮,還有學到本領治理家鄉環境的渴望,他選擇了其實他並不擅長的理科。
其實他的天資並不太高,初中時的好成績憑借的是從小學就開始的十年如一日的刻苦用功。而理科因為對思維悟性的要求相對較高,並非單純刻苦就能學好的。
而且甚至因為太刻苦、太焦慮,讓他時常感覺頭疼,思維遲鈍,學起來如同老牛拉破車,事倍功半。所以,高中畢業後,成績隻比重點線高出二三十分,隻考上了蓉城大學。
後來,通過助學貸款和大學期間的勤工儉學,他順利完成了學業。畢業後回到春城工作,可是他這樣的學校不太突出,專業是這幾年有些泛濫和過盛的工商管理。
既無背景,又無關係。偏偏性格又比較孤高,不想去考公務員,認為那是一個汙水坑。由於從小貧困,受到的也是節儉和艱苦樸素是美德的教育。
他這樣的性格和習慣很不適應都市的環境,顯得很老土很落伍。因此,在春城工作了幾年,別說是找到管理類的工作了,就算是做業務也難以勝任。
因為家境和性格的原因,他在大學時忙於學習、閱讀和勤工儉學,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很少。所以真是心比天高,命如紙薄。
盡管他的出身,他的誌向催他奮發,建功立業,但從小養成的性格,自身所處的環境卻讓他倍感生存艱難。
由於家裏不管他的債務,也無力去管,他沒有別人那種畢業後用幾個月時間找工作,或者用半年甚至一年的時間考公務員、考研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