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燈籠(1 / 2)

曠野之中,一道身影從遠處緩緩前行,身周有昏黃光點圍繞。

玄離一身白衫,身周六顆碩大的慘白燈籠圍繞,並不手持,緩緩圍在身周上下漂浮,隨著他的身影一點點前進,燈籠中投射出的慘白也逐漸變成昏黃。

從遠處而來,又往遠處而去。

隨著雲玒的離去,玄離親自坐鎮城中,更加清晰的感受到庇佑之意,庇佑並非隻是保護,還要使得民眾安居、樂業、富足、安康,而後在此基礎之上,加以發展,形成一地特有的風俗甚至文化,十分不易。

此也是殊途同歸,神祇庇佑所在便是神域所屬,以自身神名為本,教化信眾,而後自成一方,如此方是神祇根本,日後方能以此稱君、立神庭。

此法並非獨有,玄離早已見過,前世之中外神眾多,而不管是宙斯神係、希臘神係、凱爾特神係還是日本、印度神係俱是由最初教化愚民從而慢慢建立而成。

此方天地更是神庭眾多,但凡染指天地的大能俱有神庭,遠古有妖族天庭、巫族兩大神係;而後有天地人三皇神係、五帝神係,各自建立神國,以此為根基收天下民心;更別說還有最為正統的六禦神庭。

相比於以上,玄離此時不過剛剛起步罷了,雖有得見識與打算,隻是根基著實淺薄太多。此時城中諸事有雲氏主持,尋常雜事其實不需煩擾。

更多的精力卻是需要花在如何架構起以福地二神為根基的文化氛圍,再輔以威德,將此地徹底化為神域,自己此時已然邁過陰神、功曹二階,成為靈官,對於別人來說,成就天神尚未可知,自己神則已經凝聚,隻要願力足夠便能踏足天神境界。

天神開始便是妙相境,而後便是真君、聖君、帝君三境,成就‘君’境便可冊封神祇。其實人間也是如此,國君也是君,一國之君便可封神,前世還不明顯,此世子虛國中便多有神祇乃是冊封而成。人君還是神君,雖有很多不同,卻也有相似之處。

雖說可以建立神庭,但是神祇卻非胡亂冊封,自己與雲玒有意爭天地之機,此時已然落後,雲玒雖有安排,卻還不夠,還有許多事情要做。

玄離也已經降下神諭,以神廟為中心在城中建立機製,以神廟為基,輔以神侍,建立係統的學習,傳承力量、知識,而後從中篩選。若有傑出,便可得神恩,成為神侍,賜下神術。若再有氣運機緣秉性,就有可能被冊封為神祇。

這樣合適的人選畢竟太少,更多的隻是碌碌罷了,一代人中能出得一個堪用之人已算不錯了,教育培養更多的是作為神域內的沉澱,待得沉澱出足夠的根基,自然會有氣運彙聚之人出。

如此教化之下的另一個結果,便是可以逐漸培養更多的神侍,玄離本身便無人類的神侍,雖說妖族也可為神侍,不過玄離卻並不想在人族之中用太多的妖族神侍,而且妖族也有安排。雲玒雖有神侍,卻也並不多,以前在子虛國控製之中,多有製肘。

二神均是感覺無人可用,不用於巫妖這二族相比,這二族雖然沒落,根基卻依然龐大,深不可測,便是身邊的幾個勢力自己此時也比不過。

玄離深切的感受到無人可用,靠自己和雲玒支持並非長久之計,隻得將其他放下,開始大量培養神域之中的人才。

足夠多的神侍才能夠保證若是擴張,能夠迅速的收攏民心信仰,不會成為累贅。神侍不但輔助神祇教化信民,虔誠者神祇更會賜予神術,從而獲得法力。

神祇賜下神術,並非隨心所欲,賜下的神術隻能是自己本身的神通或者領悟的法術,更要低於自身一個大境界,便如玄離此時為初入靈官境,為七階神祇,那麼賜下的神術最高也隻能是四階。

雖然有許多規則,但是能夠獲得神術卻是每一個神侍乃至於信眾的最大願望,這不但表示了神祇認可了自己的信仰的堅定,也是能夠修行的起始,從此便可以開始參悟天地奧秘。

隻是教化並非一日之功,此時郡城之民正在大量的搬遷入新城,不宜大動,很多事情卻還需暫緩施行。而原本在城市之外的村落現在卻都已經在雪災之中收攏入城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