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重力場(3 / 3)

進入森林中,你會驚奇地發現,所有的樹木都奇怪地向著森林中心傾斜。森林中心高高的樹叢中圍著一片草地,樹叢的樹葉都不往高處生長。草地所在處是一片低低的山丘,距頂端約10米有一座古老的木屋。

這是古時淘金人住的房子,小房原來建在山丘的頂端,不知何時有了移動。淘金人原來一直在這間小木房裏稱砂金,但到1890年以後,秤卻出現了錯亂,隨後小木房就廢棄不用了。自此小木房就變得愈加神秘起來。

人們一踏進房子,身子就好像被無形的繩索拽著要向前傾倒,一般斜度達10度左右。如果你想往後退,離開那座小屋,就會覺得有一種力量在往回拉你。仔細觀察,整間木屋都在傾斜。地麵擺著棋子、空玻璃瓶、小球等,推動一下,它們就會奇妙地沿著斜麵從低處滾向高處,而絕不會後退半寸。

在這座歪斜如意大利比薩斜塔的木屋中,曾有許多科學家對這裏進行過長時間的試驗。他們用一條鐵鏈,連著一個13千克重的鋼球吊在木房的梁架上,鋼球也明顯傾斜成一個角度,朝向漩渦中心。

在這座木房子裏,任何成群飄浮著的物體都會聚成漩渦狀。在小屋裏吸煙,上升的煙氣即使有風也是慢慢地流動,逐漸加速自旋成漩渦狀。撒出撕碎的紙片也飛舞成漩渦,就好像有人在空中攪拌紙片似的。

對於“俄勒岡漩渦”現象的由來,研究者認為是重力與電磁力在配合作怪。據說曾在此地用儀器測出一個直徑約50米的磁力圈,它以9天為周期,循著圓形軌道移動。

“變位石”

物理學告訴人們,地球上的物體重量在不同的地區會由地心引力的差異而有細小的差別,保存在我國貴州省惠水縣村民羅大榮家中的一塊貝殼類化石,卻可以隨時隨地自行增減重量達2千克左右。這種現象同人們對地心引力與物體重量常規關係的認識是相矛盾的。

這塊不尋常的橢圓形石頭,其長直徑為291厘米,寬度為259厘米,高度為182厘米,周長為886厘米。圓石表麵透出一層古銅色,錯綜盤繞的石紋構成了類似穿山甲鱗片、仰翻著的手掌以及對稱的馬蹄形等圖形。

據圓石主人羅大榮說,最初稱石時有225千克。朋友們在1989春節時來觀賞“寶石”,再過秤時圓石質量變成了25千克。隨後一連數天,分別換了8杆秤反複校驗,才發現這塊圓石最重時是25千克,最輕時是225千克,質量上下變化25千克。

研究人員在一次測定中記錄了當天11時13分、11時43分和12時28分這3個時刻裏圓石的質量,分別為218千克、228千克和238千克。在短短的1小時15分鍾的時間裏,圓石的質量竟增加了2千克,這塊“變量石”名不虛傳。

圓石的質量為何有增有減且如此顯著呢?這種變化是否對應於重力場的某種變化呢?

無獨有偶,前蘇聯普列謝那湖東北處也有一塊可能聯係著重力現象新奧秘的石頭。與自行改變重量的中國圓石不同,這是一塊能夠自行移動位置的“變位石”。該石呈藍色,直徑近15米,重達數噸。近300年來它已經數次變換位置。自1840年藍色怪石出現在普列謝那湖畔後,60年內它向南移動了數千米。

17世紀初,人們在阿列競賽山腳下發現了這塊會“走路的”巨石,後來人們把它移入附近一個挖好的大坑中。數十年後,藍色怪石不知何故卻移到了大坑邊上。1785年冬天,人們決定用這塊石頭建造一座新鍾樓,同時也為的是“壓製”它。當人們在冰麵上移動它時,不小心讓它墜落湖底。而到了1840年末,這塊巨大藍石竟躺在普列謝那湖岸邊了。

科學家們對這一奇特的現象進行了長時間的分析研究,但始終未能解開其中奧秘。“變位石”同重力場之間究竟存在著怎樣的聯係呢?目前對此還沒有科學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