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著名作家說:“為了享有自由,我們必須控製自己。”控製自己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因為我們每個人心中永遠存在著理智與感情的鬥爭。自我控製、自我約束也就是要一個人按理智判斷行事,克服追求一時感情滿足的本能願望。一個真正具有自我約束力的人,即使在情緒非常激動時,也是能夠做到克製衝動、理智行事的。
自我約束表現為一種自我控製的感情。自由並非來自“做自己高興做的事”,或者采取一種不顧一切的態度。要戰勝自己的感情,證明自己有控製自己命運的能力。如果任憑感情支配自己的行動,那便使自己成為了感情的奴隸。一個人,沒有比被自己的感情所奴役更不自由的了。
生活中,幾乎每個人都在通過努力做使自己生活更有意義的事,並且不斷向著未來的目標奮進。但是,生活在現實的世界中,我們絕不應該采取僅使今天感到愉快的態度,而絲毫不顧及明天可能發生的後果。我們的感情大都容易傾向於獲得暫時的滿足,所以做到自我約束並非易事。但是,必須注意的是,大量令人暫時滿足的事,通常都是對我們長期的健康、快樂和成功最有害的事情。因此,在追求一種有意義的生活時,我們應當努力預測自己所從事的事情對將來可能產生的後果。
不論我們現在如何享受目前的生活,深謀遠慮總會有益於我們考慮未來。不要以為未來是一個非常遙遠的東西,它是要到來的,而且幾乎總是比我們預期得要早。麵向未來思考,這是一個培養正確理解現實的能力的問題。那些總是失敗的人一再使用“我沒有另外的選擇,我不得不這樣”這樣的借口。而實際上是他們不願做出下麵的抉擇:付出短期不自在的代價,換取享受長期的更大的報償。一個沒有養成自我約束習慣的人,可能反複地屈從於某些誘惑而從事不該做的事,這種錯誤的後果,甚至嚴重到能長期影響一個人的成敗。
付出了同樣的努力,有人成功了,有人則失敗了。他們可能都知道成功的途徑,但他們之間有一個主要的不同在於:成功者總是約束自己,去做正確的事情;而不成功的人總是放縱自己,容忍自己的感情占上風。正如有人所說:“我常常做錯事,但我的預見很少出錯。”要具備自我約束的能力,必須不斷地分析自己的行動可能帶來的長期後果;同時必須不屈不撓地按照符合自己決心和長期利益的決定而行動。
要做到自我約束,還必須抑製自己感情的衝動。人們行動的基礎,通常可分為兩種:根據感情衝動或根據自我約束。感情衝動地行事,無異於過著一種失去控製的危險生活。然而,我們憑感情衝動行事的時候並不少見,現實中的常態是:當跟隨一大群人朝著一個方向行走,而我們的理智或常識告訴我們,那是一個錯誤的方向時,我們自我約束的能力就受到嚴重的考驗。這時也正是我們必須運用自我約束的力量壓倒自己隨大流時那種短暫的舒服感受的時候,要提醒自己,這個“大流”從長遠看並不正確。
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具有自我約束能力,養成自我約束的習慣,不讓別人用次要的計劃或無關的事情拉自己離開軌道。我們必須有自我約束能力,保持頭腦不受種種雜念的幹擾。自我約束、專心致誌,是通向成功的必經之路。
人是有欲望和需求的,如果不加以約束和克製,欲望就會自我膨脹。食欲、情欲是人的兩大最基本的欲望,是人作為自然界的一部分體現的自然屬性;人還有權欲、名利欲、占有欲、貪欲等,所有這些都是人生活在社會中,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所產生的。道家所提倡的“清心寡欲”是對待欲望的一種方式,而還有一種方式,就是不加克製地任由欲望膨脹,其結果是相當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