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著名作家說:“一個人可以不漂亮,不帥氣,但不能沒有氣質;人應該有氣質,更應該有品味!”
什麼是品味?品味,一方麵從字麵上有最原始、最直接的解釋。品是品嚐,味是味道。合起來就是“品嚐味道”的意思。從另一方麵講:品,有人品、品質、品德的意思;味是趣味、體味、回味。合起來,就是指一個人的品質、趣味、情操、修養。
對生活不同的感受和態度體現出一個人品味的高低。品味高的人生活優雅、精致、有情趣、有格調、有追求、有意義;品味低的人生活粗魯低俗,愚昧無聊,但往往這種人還自以為是,醜態百出。
我們不難發現,身旁有些人,貧窮也好,富有也罷,言談舉止表現出較低的人格、品味層次。這是為什麼?工作不如意、疲於忙生活的人,可以自我解嘲,說吃了上頓還不知下頓在哪兒吃,那來閑情逸致去關心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精神層麵上的東西?那些衣食不愁富得流油的時代幸運兒,則忙於消費,忙於享受人生,壓根兒無暇顧及這個說不清道不明的問題。這樣,他們也就有意無意放棄了對自己品味的重塑。還有不少人認為,等有錢時品味自然就會提高。但是,就算有一天買彩票中了大獎,你也不會在一夜之間就能夠擁有貴族般的高尚品味。
這就不得不談一談品味與錢的關係。有的人認為高雅的品味、優雅精致的生活、文化藝術的修養、打高爾夫球、聽音樂會、彈琴繪畫、寫字讀書、穿著打扮等等,這些似乎都是有錢人才能達得到的“品味”。隻有先賺到了錢,才能提高品味。有的人甚至直接把有錢的生活跟有品味的生活混為一談。其實,完全不是這麼回事。錢或許能夠讓你高雅的品味發揮得更加淋漓盡致,但絕對買不到高雅的品味。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人穿著名貴華麗的衣服,戴了一身的金銀珠寶,但是卻讓人看起來粗俗不堪;而有的人雖然衣著樸素,但搭配得大方得體,顯得高雅脫俗。這就是品味的差別。
記住:不是生活狀況決定品味,而是品味決定生活狀況。這句話並不誇張。如果想過比現在更好的生活,那就從提升自己的品味開始吧!因為提升品味,無異於提前進入你期望中的美好生活。那麼,青少年在生活中該如何提升自己的品味呢?如下建議可供參考:
(1)行為文明優雅。
一個有品味的人,別人為他服務他必定會說謝謝,影響了別人他一定會說抱歉;他對人彬彬有禮,絕不是一個粗魯無禮的人;他可能會和別人爭論,但絕不會破口大罵;在日常生活中,他舉手投足的體態,說話的聲音、表情等都會自然而然地表現出一種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