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是許許多多人的追求,但是快樂又總是從自己身邊悄悄地溜走。生活的艱辛、家庭的矛盾、素質的差異、激烈的競爭,使得人生煩惱不斷。人生處處有煩惱,甩不開也躲不掉,那就微笑著接受吧!
快樂取決於一種平和的心態,擁有一種榮辱不驚,去留無意的心態,就會生出許多快樂。快樂是相對的,再快樂的人也會有煩惱。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矛盾總是層出不窮的,舊的煩惱排除了,新的煩惱又會出現,關鍵是要學會在矛盾中擺脫自己,在煩惱中解放自己。
人生太長,生命太短。得與失,輸與贏,榮與辱都要看淡一些,別給自己的煩惱找借口,要明白快樂不是上天恩賜的,也不是金錢買來的,快樂是自己創造和爭取來的。
不管何時,無論遇到怎樣的困難,都應該以一種快樂的心情去麵對。因為這個時候不快樂,隻會使事情越來越糟,無論如何,都要讓自己快樂。如果稍稍留意,就會發現快樂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快樂在與人的交流中,在風過的痕跡中,在落葉的舞蹈中。而生活中的很多人之所以不快樂,是因為常常自尋煩惱,是因為缺乏一份體驗快樂的心態。
有心理學者指出,隻要我們能積極善用“90 比 10 法則”,就能獲得自己的快樂。
什麼是“90 比 10 法則”呢?簡單地說就是,生活的 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的,而另外的 90%則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做何反應所決定。“90 比 10 法則”的內在含義是:我們無法控製發生在我們身上的 10%,但另外的 90%就完全決定於我們自己。
比如說,某同學說了你的壞話,你可能耿耿於懷,結果是形成一些永遠解不開的心結,很可能長期造成你見到那位同學或想起此事就不愉快。但如果換一種方式,和那位同學交交心或者幹脆一笑而過,置之不理,結果是快樂照樣陪伴你。
諸如此類你不能避免的事情很可能每天都會發生,或許你在上學的路上坐車趕路,恰巧遇上塞車。如果你心煩意亂不停地抱怨,擔心遲到,煩惱當然自會湧上心頭。相反,你平靜下來,看看川流不息的車輛和熙熙攘攘的人群,你覺得生活多美好,活著是多麼快樂!
下麵的這個故事或許對每個經常感到煩惱的青少年都會有所啟示。
小時候,他夢想成為一個畫家,一有空閑就開始畫畫。父親見他如此癡迷,便領他去拜訪一位老畫家。老畫家看了他的畫後問:“孩子,你為什麼要學畫畫呢?”
“我想成為一個畫家。”他說。
“但不是每一個學畫畫的人最後都能成為畫家。”老畫家提醒他說,“孩子,你畫畫時覺得快樂嗎?”
“快樂。”他回答說。
“有快樂就夠了!”
老畫家還告訴他,世界上有兩種花,一種花能結果,一種花不能結果,而不能結果的花卻更加美麗。比如玫瑰,又比如鬱金香,它們從不因為不能結果而放棄綻放自身的快樂和美麗。人也像花一樣,有一種人能結果,成就一番事業;而有一種人不能結果,一生沒有什麼建樹,隻是一個普通人而已。但普通人隻要心中有快樂,臉上有歡笑,照樣可以像玫瑰和鬱金香那樣,得到人們的欣賞和喜愛。臨走時,老畫家拍拍他的肩膀,鼓勵說:“孩子,去做一個快樂的人吧,因為有快樂人生就有幸福,有快樂生活就充滿陽光。”
現在,他仍然保持著畫畫的習慣,但目的再也不是為了成為一個畫家,而是在畫畫的過程中去領略和享受人生的快樂。
仔細想想真的很有道理,成就一番偉業的畢竟是少數,平凡也有平凡的快樂。
仔細閱讀和品味下麵的這個小故事,對於我們調整心態、尋找快樂也非常有意義。
一群學生在到處尋找快樂,卻遇到許多煩惱、憂愁和痛苦。他們向大哲學家蘇格拉底請教:“老師,快樂到底在哪裏?”蘇格拉底說:“你們還是先幫我造一條船吧!”這群學生暫時把尋找快樂的事兒放在一邊,找來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鋸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樹,挖空樹心,造出一條獨木船。獨木船下水了,他們把蘇格拉底請上船,一邊合力劃槳,一邊齊聲唱起歌來。蘇格拉底問:“孩子們,你們快樂嗎?”他們齊聲回答:“快樂極了!”蘇格拉底說:“快樂就是這樣,它往往在你為著一個明確的目的忙得無暇顧及其他的時候突然來訪。”
原來,快樂就隱藏在生活的每一件小事中。認真地熱情地去做每一件事,快樂就會來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