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一年裏,你有幾天是的確過得心滿意足的?假若你像大多數人一樣,至少有過幾天這樣的好日子——足以使你念念難忘,但願能有更多這樣的日子。
每個人體內都有一種最有助於健康的力量,這就是良好情緒的力量。對於每個青少年來說,如果沒有天生的愉快性格,現在還來得及培養,隻要經常奉行下列幾項原則:
(1)對簡單事物保持興趣。
這些簡單的、唾手可得的事物就在你身邊,隨時供你欣賞。不要養成以新奇為樂的習慣。
博物學家殷格利殊 60 多歲時,對一切事物還是那麼興味盎然。他旅行不需要汽車。他走一公裏所看到的有趣事物,比許多人坐車走了一萬公裏所見的還要多。每種草,每種灌木,每種樹,他都認識;他知道何處長有粉紅色的杓蘭,知道何處可以看到毛邊的水楊梅,知道如何誘使一隻狡狐暴露它的窟;他懂地質、化石和岩穴。
他不是個賣弄學問的人,隻是對萬物都有興趣,懂得享受人生快樂的人,有人見過他整個下午觀賞一隻跳躍不停的蜘蛛。在許多人看來,他比福特、洛克菲勒那些富翁加起來還要富有。
(2)不要總是擔心生病。
世界上最痛苦的人,就是那些老以為自己身體有大毛病的人。他們總是擔心自己機能失靈。每天早上醒來,就馬上自問:“我今天什麼地方不舒服?”
有個很有趣的心理現象。我們要是突然問自己:“我哪兒痛?”接著自己檢查,準能發現真有地方在痛。對於一些無關緊要的小病痛,我們隻要不斷注意它,準可以把它弄成真病,而且很快就可加重十倍。
為了避免對健康的無謂操心,可每年作一次徹底檢查——偶有疑慮,不妨檢查得更勤些。一經證實自己健康無病,就不必再多管它。
患情緒病最少的人常是那些家庭負擔很重的農婦,她們除了家務操勞之外,還要下田工作,身心忙碌,沒有餘暇去煩惱,因忙於照應別人,根本沒有空閑來想自己。
(3)廣交朋友,做人積極。
積極做人。說來會使人驚奇,有許多因情緒不良而致病的人,幾乎對人人都討厭,上至從沒見過麵的總統,下至後悔結識的隔壁鄰居。他自己不夠成熟,於是陷入孤立,在社會中交遊不廣,隻想與人疏遠,等到發覺自己孤立,便顧影自憐,覺得受人排擠,逐漸由鬱鬱寡歡而惡化到極度自卑,自作自受地過著痛苦日子。
生活之道的最佳境界之一,就是要積極參與人類的共同努力,以貢獻一己之力。有意識地參與這種努力,自感為社會的一分子,這是成長及保健的條件。
(4)處理問題當機立斷。
每天所須應付的問題如此之多,你無法都處理得當,因此寧可偶或出錯,也不要為一些小問題左思右想。猶豫不決一定會引起情緒不佳的疾病。最好的辦法是當機立斷,一經決定之後,不要再去多想。
(5)珍惜眼前的好時光。
有許多人生活在期望中,老是著眼於將來,完全失去了自己最有價值的東西——眼前時光。高中學生盼望進大學;進了大學,盼望做工程師時的愉快;做了工程師,他以為得要跟某個美麗女孩戀愛結婚才會幸福……如此這般,永遠在盼望。
終於有一天,盼望失去了光彩。這時候,一個人的思想、價值、動機都有一番巨大調整,他們開始呈現老態,意誌消沉,從盼望將來一變而為回首當年——過去卻已一去不返。
其實,最可貴的是眼前時光。未來美景的最佳保證,莫過於善用眼前光陰,好好過眼前日子,以有效的方式工作、思索和幫助人。隻要你不斷善用眼前的光陰,將來必然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