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本書是作者從事中共黨史、中華人民共和國研究三十多年的總結之一。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起,作者參與編輯《張聞天選集》、撰寫《張聞天傳》,為解決遇到的兩大難題(《文藝戰線上的關門主義》一文作者“歌特”是不是張聞天?張聞天(洛甫)接替博古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是在何時何地怎樣進行的?),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詳細的考證。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概括出“四重證據法”。三十年來,又運用“四重證據法”進行考證,破解了黨史、國史研究中遇到的五個難題:洛甫接替博古擔任的職務是不是中共中央總書記?1936年魯迅致中共中央祝賀紅軍勝利的是“東征賀信”還是“長征賀電”?鄧小平是怎樣組建和指導國務院政治研究室協助他進行1975年整頓的?華國鋒有沒有阻撓鄧小平第三次複出?胡喬木是否參與起草鄧小平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
本書由主題論文《談談四重證據法》和運用四重證據法進行考證解決上述黨史、國史上七個疑難問題的論文、資料組成。研究論文都在報刊上發表過;《鄧小平的二十四次談話》由人民出版社收入同題單行本於2004年9月出版;《歌特為張聞天化名考》的四篇附錄,曾收入公開出版的《張聞天論》(河海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張聞天研究文集》(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90年版)。
本書的出版得到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的大力支持,特此誌謝!書中存在的差錯和不足,敬請讀者和專家指正。
程中原 2013年12月1日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