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尊王會盟(1 / 2)

成功當上了國君之後,齊桓公第一要解決的就是自己的兄長,也就是公子糾!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嘛!尤其是在春秋戰國那些淒風苦雨的日子裏,做一個好兄弟就意味著在頭頂懸著一把刀,有多少爛好人因為一念之仁被做掉啊!

借著上次戰役勝利的餘威,齊桓公給魯莊公寫了一封信,信中充分表達了自己對兄長的深厚感情,以及自己是多麼不忍心把他殺死,所以……請魯國國君代為處決,至於管仲這個人因為和他有一箭之仇,請把他引渡回國交給我處置!

魯國剛剛打了一場大敗仗,魯莊公割地賠款喪權辱國丟盡了麵子,也讓齊軍嚇破了膽,實在不忍心因為自家親戚讓魯國百姓經曆戰火了,俗活說忠孝不能兩全,為了國家和人民隻能把二舅的腦袋給丟出去了。

當時魯國的大臣曾經提醒過魯莊公,管仲不是普通人,他是個人才,要麼咱們留著自己用,要麼把他殺掉。再怎麼也不能送給對手!魯莊公也覺得有點道理,但是齊國使臣堅持要把他活著帶回齊國,並且說:“這人和我們主公仇深似海,國君非要親手殺了他不可。”

魯莊公被齊國人嚇破了膽也沒多想就答應了下來,等到他後悔了派人去追,卻哪裏還能追得上。

管仲回國之後,老朋友鮑叔牙親自來迎接,然後就把他介紹給齊桓公!

齊桓公當時還挺記仇,而且打算封鮑叔牙為相國,但是鮑叔牙堅持說:“管仲的能力是我的十倍,他比我更適合當宰相!”

齊桓公一想也對,那廝箭射得挺準,要不把他找來談談!萬一證明是個草包再拉出去砍頭也還來得及嘛!結果在談話中齊桓公發現管仲的確是有經天緯地之才,所以就真的聽了鮑叔牙的話把他任命為宰相。

管仲也真沒讓大家失望,他在自己的位置上幹得有聲有色,在他的治理之下齊國的日子也是蒸蒸日上,一天比一天紅火起來。

他先是請齊桓公改革內政,整頓政府組織。然後就是大力地發展經濟搞改革開放。在這方麵齊國也有自己得天獨厚的地方,鄭國靠的是市場經濟,搞活商業社會,而齊國則是個資源發達型國家,靠的是領土廣大,資源雄厚!

齊國臨近大海,有魚鹽之利,被稱為“海王之國”,此外還盛產鐵礦。針對這種情況,管仲開鐵礦設置獨立的單位進行管理,又設置鹽官,大量的拿海水去煮鹽,同時也加大力量打擊販賣私鹽,把礦產和鹽田收歸國有,打擊地方上的好強大戶,大大地限製了富豪們和國家爭奪經濟利益。

如此一番大刀闊斧的改革下來之後,齊國有了一定的經濟實力,齊桓公認為時機已經成熟了,所以開始打算著向外部擴張自己的影響力,讓諸侯們也看看他和管仲這幾年努力下來的一番成果!

不過齊桓公有點沒方向感,雖然有想法卻不知道具體該怎麼去幹,齊國的霸業表麵上是齊桓公的霸業,其實他隻是一麵旗幟,管仲才是靈魂。到了該具體實施的時候,自然還是管仲站出來解決問題。

管仲聽說齊桓公有雄心壯誌心裏很高興,但同時也覺得這不是個簡單的問題,在春秋那個年代單靠窮兵黷武比狠是無法出頭的,必須拿出點能服人的東西才行,什麼東西最能服人呢,那就是德行!

以德服人才能讓大家無話可說,這也就是為什麼鄭莊公隻能小霸而不能成為真正霸主的原因之一,因為他先天條件不足,一句“殺弟囚母”就讓他徹底陷入了被動之中,再者他還射了周王一箭,當時看著是一場大勝仗,其實不但沒有帶來好處,反而帶來了無窮的後患,讓子孫後代無論如何也挽回不了鄭國在輿論界的形象!

齊桓公雖然殺兄但是好在沒有親自操刀,有人問的時候還能狡辯,大可以把責任推給魯國人。所以他的處境相對於鄭莊公來說那還是幸福了很多的!

管仲在這裏首次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號,尊王就是號召所有的諸侯都尊重周天子,繼續給周天子稱臣納貢,把這位被拋棄了很長時間的天子再次扶上神壇。攘夷就是打擊那些不斷侵擾周朝周邊的野蠻部落。當時周王朝所麵臨的外患主要來自於三個大的方麵,北方的山戎和狄部落,還有南方的楚國!尊王是容易的,隻要在形式上做的隆重一點,高調一點,裝X的功夫做到位也就是了,隻要嘴皮子功夫好就可以。但是“攘夷”沒那麼簡單,甚至說是沉重的工作,那需要強大的實力支撐,那個時候裝X肯定是要遭雷劈的,而且攘夷是要建立在尊王的基礎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