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五六年之後,夫差幹脆就把“忠心耿耿”的勾踐給放了回去。然後一心想著北上會盟諸侯稱霸中原,也過一過齊桓公號令天下莫敢不從的癮!越國的事情他幹脆就是一種放任,完全不管了!
夫差聽說齊國的齊景公剛剛去世,大臣們忙著爭權奪勢,新上台的小皇帝難以服眾。國家亂成了一團,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於是積極地準備要征伐齊國!
伍子胥自然又是站出來反對,他以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指出越王勾踐才是吳國的心腹大患,一天不滅掉越國,吳國就存在被滅的危險。可是夫差就是不聽,相反覺得給自己送來大美女的勾踐比伍子胥這老東西可愛多了!你伍子胥是忠臣,你怎麼不給寡人送美女呢?我都不稀說你!
夫差最後還是沒有聽從伍子胥的話,一意孤行北上伐齊,在艾陵與齊軍遭遇,結果打了一場大勝仗,斬殺十萬齊軍而回!在半路上順便又把魯國給打得七零八落。這個時候,夫差仿佛發現,自己的軍隊是那麼的強大,隻要是兵鋒所指,百戰百勝啊!
先是楚國,現在又是齊國、魯國。他夫差對付的可都是一等一的強國。不想當年楚國做南霸天的時候,隻知道攻打鄭國陳國那種二三流的國家!現在楚國因為上次的戰火,不但兵力不足,經濟衰退,而且威信力也嚴重不足。從根本上失去了稱霸的可能性,吳國已經取代楚國成為了南方第一強國,下一步就是和晉國爭奪整個中原的霸權。
在和晉國爭霸之前,他要再次敲打一下已經被他欺負得喘不過氣來的齊國和魯國。帥軍再次進攻齊國,並且再次取得勝利!開玩笑,齊國損失了十萬子弟兵,就算是個大國也已經元氣大傷,沒有個十年八年的根本緩不過勁兒了,他趁著這個機會進攻,不打勝仗才怪呢!這可不是說他用兵有多麼神奇!
此舉當然再次遭到了伍子胥的強烈反對。夫差不是闔閭王,他本身能力並不強,而且耳根子軟,隻是仗著父親留下的基業再加上年輕時候的一腔熱血打了幾場勝仗!打了勝仗之後,就有點飄飄然找不到北了。伍子胥如此的表達忠心,早就讓他感到接受不了了。
偏偏在這個時候,越國的大臣文種跑到姑蘇城來借糧食,說越國今年收成不好,想跟大王借點糧食,夫差一直都被越國當成自己的孝子賢孫,如今兒孫吃不上飯他當然不能坐視不理,很痛快地就答應了。
伍子胥聽到這個消息之後,立即進宮,表示堅決反對。他覺得越國人來借糧並不像他們嘴上說的那麼單純,實則是一個巨大的陰謀。就算他們國家真的鬧災荒,老百姓吃不上飯,大王也應該派幾個特工去調查清楚,然後再製定計劃,循序漸進地幫助他們。糧食不比別的東西,咱不能那麼慷慨。
其實這也不是伍子胥的心裏話,在他心裏,越國人狼子野心,全他娘的餓死才好呢。他已經N次勸過吳王要滅掉越國了!這不是一次很好的機會嗎?
可是夫差根本就聽不進去,況且還有個大奸臣伯嚭在旁邊跟伍子胥對著幹!伯嚭在夫差麵前的影響力可是比伍子胥大得多了。他一上來就指責伍子胥以小人之心度君之腹,而且用夫差伐齊的事情來做文章!
夫差也正好想要和伍子胥掰扯一下這件事兒就問:“是啊,相國,你屢次阻止寡人攻打齊國,可是寡人每次去了都能打勝仗,這就足以證明你說的話含金量不高啊!你現在還有什麼好說的嗎?!”
伍子胥說:“大王,我說句不好聽的,你還是沒理解我的意思,吳國的軍隊是孫武一手調教出來的,戰鬥力自然是強點的,齊國雖然是個古老的國家,作戰方麵的確是不如吳軍。我並不是說你打不贏,我的意思是咱們應該集中力量對付越國,沒有必要把精力放在齊國人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