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本表第9項“稅控器具開具的普通發票銷售額”欄數據,填寫稅控器具開具的出口免稅貨物的普通發票金額。
(12)本表第10項“本期應納稅額”欄數據,填寫本期按征收率計算繳納的應納稅額。本期應納稅額=第1欄×征收率+第4欄×3%。
(13)本表第11項“本期應納稅額減征額”欄數據,填寫數據是根據相關的增值稅優惠政策計算的應納稅額減征額。
(14)本表第12項“應納稅額合計”欄數據為本期應納稅額減去本期應納稅額減征額的差。
(15)本表第13項“本期預繳稅額”欄數據,填寫納稅人本期預繳的增值稅額,但不包括稽查補繳的應納增值稅額。
(16)本表第14項“本期應補(退)稅額”欄數據,填寫納稅人本期補繳(退回)的應納增值稅額。
3.3增值稅的會計處理
3.3.1增值稅會計賬戶設置
現行增值稅的納稅人劃分為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兩種,二者計稅方法不同,因此其科目設置和會計核算方法也有所不同。
1.一般納稅人增值稅賬戶設置
根據現行增值稅會計處理的規定,一般納稅人應在“應交稅費”總賬賬戶下設置“應交增值稅”、“未交增值稅”和“增值稅檢查調整”三個明細賬戶。
1)“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賬戶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明細賬戶的借方發生額,反映企業購進貨物或接受應稅勞務支付的進項稅額、實際已交納的增值稅額、減免稅款、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和月終轉出的當月應交未交的增值稅額;貸方發生額,反映企業銷售貨物或提供應稅勞務收取的銷項稅額、出口企業收到的出口退稅,以及進項稅額轉出數和轉出多交增值稅。期末借方餘額,反映企業尚未抵扣的增值稅。
為了準確、完整地反映企業應納增值稅的計算、解繳和抵扣等情況,企業應在“應交增值稅”明細賬戶下設置“進項稅額”、“已交稅金”、“減免稅款”、“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轉出未交增值稅”、“銷項稅額”、“出口退稅”、“進項稅額轉出”、“轉出多交增值稅”等專欄。“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賬戶采用多欄式方式,在借方和貸方各設若幹專欄加以反映。
(1)借方專欄。
①“進項稅額”專欄。記錄企業購入貨物或接受應稅勞務而支付的、準予從銷項稅額中抵扣的增值稅稅額,企業購入貨物或接受應稅勞務支付的進項稅額,用藍字登記;發生購貨退回或折讓時,用紅字登記,衝銷已確認的進項稅額。
②“已交稅金”專欄。核算企業當月上交本月增值稅稅額。退回多交的增值稅用紅字登記。
③“減免稅款”專欄。反映企業按規定直接減免的增值稅稅款。衝銷直接減免的增值稅額用紅字登記。
④“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專欄。反映出口企業銷售出口貨物後,向稅務機關辦理免抵退稅申報,按規定計算的應免抵稅額,借記本科目,貸記應免抵稅額的計算確定有以下兩種方法。
方法一,在取得國稅機關《生產企業出口貨物免抵退稅審批通知單》後進行免抵和退稅的會計處理,即按批準數進行會計處理。按《生產企業出口貨物免抵退稅審批通知單》批準的免抵稅額借記本科目,貸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科目。
方法二,在出口企業進行退稅申報時,按退稅申報數進行會計處理。根據當期《生產企業出口貨物“免、抵、退”稅彙總申報表》的免抵稅額借記本科目,貸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科目。
⑤“轉出未交增值稅”專欄。記錄企業月終時,當月發生的應交未交增值稅的轉賬金額。轉賬完了,因此,“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的期末餘額不再包括當期應交未交增值稅額。
(2)貸方專欄。
①“銷項稅額”專欄。記錄企業銷售貨物或提供應稅勞務應收取的增值稅額。企業銷售貨物或提供應稅勞務應收取的銷項稅額,用藍字登記,銷貨退回或折讓應衝銷的銷項稅額,用紅字登記。
②“出口退稅”專欄。記錄企業出口適用零稅率的貨物,向海關辦理報關出口手續後,憑出口報關單等有關憑證,向稅務機關申報辦理出口退稅而收到退回的稅款。出口貨物退回的增值稅,用藍字登記;出口貨物辦理退稅後發生退貨或者退關而補交已退的稅款,用紅字登記。
③“進項稅額轉出”專欄。記錄企業購進貨物、在產品、產成品等發生非正常損失及其他原因而不應從銷項稅額中抵扣,按規定轉出的進項稅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