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中醫是複雜性科學(一)(1 / 1)

朱清時

朱清時:1946年2月出生於四川成都。現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1991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001年當選)。

1968年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近代物理係,曾在美國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和麻省理工學院任訪問學者,在布魯克海文實驗室和加拿大國家研究院赫茲堡天體物理研究所、劍橋大學、牛津大學、諾丁漢大學和赫爾辛基大學任客座科學家;在法國格林羅布爾傅利葉大學、第戎大學和巴黎大學任客座教授。

曾獲1994年“亞洲成就獎”和1994年“湯普孫紀念獎”,2000年獲安徽省首屆重大科技成就獎,2004年被評為中國中醫藥報年度新聞人物。

主持人:您長期以來從事發源於西方的自然科學的研究,為什麼會關注到與您研究的領域存在如此多差異的傳統中醫藥學領域呢?

朱清時:我本人雖然長期以來從事發源於西方的現代科學的研究,但是對中醫學一直很有興趣。首先是中醫的有效性,這是我親自反複體驗過的,然而現代科學卻還不能解釋它,這使我覺得中醫可能是科學發展的新前沿。同時,在我研究的領域中,我逐漸意識到一個問題,就是我國在科學技術上要趕上西方,就不能忘記自己的傳統文化。如果我們忘了傳統文化,不把傳統文化的優點發揮出來,那我們就難以趕上西方。因為現代科學源於西方文化,他們有優勢,我們趕得快,他們發展得更快。但是,我們要繼承、發揚傳統文化的時候,也遇到一個難題:傳統文化——特別是中醫,它的科學性究竟在什麼地方?

主持人:那麼您的意思是說,傳統文化中的一些思維方法可以用來幫助現代人解決認識世界的某些問題?可是目前在社會上有一些人認為中醫藥是不科學的,甚至有人認為中醫藥是迷信,您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

朱清時:我認為中醫藥是科學,雖然當前流行的狹義的“科學”還不接受它。當前流行的主流科學發源於西方,它們與以中醫為代表的中國傳統科學文化有兩方麵的差別。一是觀察事物的角度。發源於西方的現代主流科學總是把複雜事物分解為基本組成單元來研究(即以還原論為基礎);以中醫為代表的中國傳統科學總是把複雜事物看作整體來研究,他們認為,若把事件簡化成最基本的單元,就要把許多重要信息都去除掉,如單元之間的連接和組合方式等等,這樣做就把複雜事物變樣了。二是研究事物的方法。發源於西方的現代主流科學把複雜事物分解為基本組成單元後,就可以精心設計實驗來發現這些基本單元的規律,再用分析和推理的方法得出結論;以中醫為代表的中國傳統科學把複雜事物看作整體來研究,就隻能用“經驗+直覺+實踐檢驗”的方法,用通俗的話說,就是在多次經驗之後突然領悟了一個道理,然後再到新的實踐中去驗證這個道理。過去的儒家、佛教、墨家、道家都是用這種方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