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走出管理的誤區(5)(1 / 3)

一個領導要想將權力和魅力結合,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正確認識自己的權力。要意識到權力隻是順利開展工作所必需的工具,絕不是自己作威作福的武器。

2.要推心置腹地對待部屬,要急部屬之所急,想部屬之所想,完成部屬完不成的事,理解部屬的苦衷。這才能使部屬感恩戴德,投桃報李。

3.領導者在行使權力時,一定要講究方式方法,絕不可莽撞行事。即使是工作上的事也要考慮到部屬的承受能力。

隻有將權力與魅力結合起來,既領導部下,又關懷部下,領導者才會受到部下的衷心愛戴,部下才會對領導者心悅誠服!

隻作演員的領導不是好領導

領導不是演員,而是個導演。他不能隻演某一種角色,而應當麵麵俱到,鼓起大家的士氣,賦予大家努力的目標與使命感。

許多人大都想做領導,有句俗話叫“寧為雞首,不為牛後”,他們都不願當默默無聞的螺絲釘。“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都用盡心機,處心積慮地想當領導。但他們又是否想過“我有沒有做導演的才能呢”?

在一般人的想像中,領導應當能力高強,麵麵俱到,不但精明能幹,更有些絕活兒,必要時還可以露幾手給部屬看看,證明他不是“省油的燈”。

這一來,領導就要成為高不可攀的全才,要成為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的文武全才。

這種觀點相當流行,以至於許多領導受其影響,都在不斷地在各方麵強化自己的能力,以備隨時接受部屬的請教,以證明他確實有兩下子。

當然,領導充實自己的實力是件好事,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變革,社會分工越來越細。這種分工的結果是使得每個人都不可能樣樣精通,事事都懂。但在傳統思想的影響下,我們卻不習慣這種說法。我們相當苛責我們的領導,總認為他應當是個深入各方麵的通才。

實際上,如果一個領導但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卻不懂得運用別人的特長,那麼他就已經淪為與技術人員同位了。他不是一個掌握方向與大軍的統帥。

不錯,隨著時間的推移,經驗的增加,領導可以在某方麵有所成就,或號稱權威。但是,領導畢竟不是演員,而是個導演。他不能隻演某一個角色,不能隻顧念某方麵的利害,而忽略其他人的權益。他應當“麵麵”俱到,點燃大家的士氣,賦予大家努力的目標和使命感。不能丟了“傳家寶”

領導的職位越高,權力越大,離群眾的距離便越大。但沒有一個領導甘願脫離群眾,而是其本身的職位和權力讓人敬而遠之。我們曆來提倡走群眾路線,這樣做可以少走彎路。所以,走群眾路線的“傳家寶”不能丟。

接近群眾的方法很多,適當運用幽默,是比較有效的一種。幽默是善意的,使人感到親切愉快,可以抵消權力和職位帶來的冷漠感。一般來說,群眾還是願意和領導接近的。重要的是領導不要高居其上,要設身處地地想著群眾。群眾接近你,也就理解你,你的指令他們會樂意執行。這樣,整個集體會充滿活力。領導要讓群眾接近,要知道其中的重要原則:

其一,應使具體任務的實施者和實施權力的授予者明晰化。

其二,隻需在大環節上把握關鍵。

其三,製訂一定的規則原型,在適當時機向員工灌輸正確的責權觀念並發展權力意識,讓他們必須明白自己在做什麼,自己該對什麼負責,自己如何使用手中賦予的權力,如何讓它產生更大的效益。

有的領導不敢有絲毫放鬆,更不敢幽默,好像幽默會降低其威信。怕幽默之後,群眾會看出他和普通人一樣。於是便極力表現出和權力相一致的嚴肅和冷漠來。這樣等於自己把自己關了禁閉,群眾會遠遠離開你。即使有時想體貼下情,群眾也不會向你敞開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