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牽孩子的手讓他長大(3 / 3)

我們認為要對孩子們進行災難應對的教育, 有條件的話可以進行演習, 至少要讓孩子有對災難的基本認識。當然, 也包括家長,首先自己要先學習這方麵的知識。天災不可擋, 但是, 至少要盡自己的力量, 讓傷害對我們的孩子降小些吧。不然,這些蜜罐裏泡大的孩子, 真的如果有災難發生, 他們該如何應對呢?

專家答疑:

我們不敢說“險境教育”就一定會讓我們的孩子遠離傷害,應為誰也不知道災難來臨時到底是個什麼樣子的。但是,我們可以從每次的災難所付出的血的代價裏, 總結經驗教訓,做好更好的防範措施, 以後, 再發生同樣的事情, 才好讓孩子將傷亡降到最低呀!而台灣,我們的家園,又恰恰處於災難多發的地區,隻要你深愛著你的孩子——“險境教育”就必不可少。

媒體上報道過這樣一件事:2004年印度洋海嘯發生之前,海水變動異常,平日居住在海邊,與大海朝夕相伴,最應該了解大海習性的當地居民,卻絲毫也沒有察覺到這是海嘯來臨前的惡兆。反而是正在旅遊度假的一個10歲的英國小女孩,因為擁有豐富的地理科學知識,接受過“險境教育”,從而馬上意識到這是海嘯要來了,聰明機警地通知周圍的人逃生,從而保全了很多人的性命。這個時候,你還能說“險境教育”是“多此一舉”,“出力卻沒有用”的嗎?

所以,如果家長們懂得“險境教育”,能夠給孩子普及了各種災害知識,以及正確的、技術含量較高的逃生技巧,還有其他應急技能、生理急救、心理輔導等知識,那麼,即使災難也許還是不可避免,但災難所給孩子帶來的傷亡和損失就可以減到最少、最小。

父母課堂:

作為一個合格的父母,要懂得能夠從每一次的災難中查找自己教育孩子上的欠缺,關愛孩子平時的生活當然是沒錯的,但千萬要明白這樣一個簡單的道理,教會孩子在關鍵時刻懂得脫險,懂得自我營救,會讓我們的孩子在麵對災難時更加從容,更加鎮定!

1.讓孩子學會急救常識。

家長們不要怕麻煩,要讓我們的孩子學會急救醫療常識知識,這樣我們的孩子一旦遇到災難受傷,一時又沒有得不到有效的醫療救護,就可以先進行自我的急救,能夠為以後醫生的有效救助贏得寶貴的時間

2.孩子受傷較輕時要設法自救脫險。

如果孩子在災難中受傷較輕,要鼓勵孩子憑借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可以自救脫險。這樣孩子不但為自己爭得了生存的機會,而且可以立即搶救親人和鄰居,成為災區現場最早的救災力量之一,對減少人員傷亡起巨大的作用。

3.孩子自己暫不能脫險時,應采取延緩生存時間的自救措施。

災難時決定生死的因素有很多,但首要條件是有無空氣,故不要讓孩子亂喊叫,盡量節省氧氣,保存現有的體力;再者要冷靜觀察自身所處環境,努力創造供生存的安全空間和易於被外麵人發現的條件。一旦發現有救援人員,在發出聲響,引起救援人員的注意。

4、 生活和生命:“堅強,一定要堅強!”

為了許多解決孩子心中的“鬱悶”“沒意思”的心裏問題,讓孩子們對生命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谘詢師在義講課堂結束以後,和孩子們聊起了生命的意義……

一群孩子圍坐在谘詢師的周圍,七嘴八舌的談論起自己對生命的看法,其中,琳琳先表達了對生命的迷茫,“阿姨,我怎麼感覺活著很累呀,天天就是上不完的補習班,聽不完的嘮叨聲,學不完的功課,就是一點意思也沒有,好鬱悶呀!”。浩浩接過來就表示支持:“是呀是呀,天天就和爹地媽咪作鬥爭,我們都會說的一句話,與爹地鬥,其樂無窮呀!就是搞不懂生命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難道就是天天在無聊中做自己不願意的事情嗎?”晴晴眨了眨大眼睛,似懂非懂的說起了高論:“生命不就是和生活一樣,每天都在重複同樣的事情,早晨天亮了,不想起床,可是又不得不起;懶得下樓買飯,可是又不能不吃;不想去提熱水,可是又不能用冰涼的水洗臉洗腳,更不能喝生水;不想去上課,又怕家長訓斥;不想學習,那就考不上大學,出不了國,念不上MBA…最後發現,原來生活在“強迫”我們去做種種我們原本不想去做的事,這些事就構成了我們的生活。生命就在這樣的交替循環中慢慢的消耗著……”

谘詢師沒有想到晴晴這麼小的年紀就能說出這些話,真是大吃一驚。她笑了笑,打開了電視,鳳凰衛視正在直播的大陸四川特大地震專題報道,谘詢師要求孩子:“寶貝兒們看起來都對生活和生命很迷茫,那就試試在這裏麵找找答案!看看你能感悟到什麼?”

報道中,一名13歲的女孩,名叫何翠青,是四川省青山縣的一名中學生。地震中她本已脫離了危險,可是當她發現還有十幾名正在寢室午休的同學。於是就義無反顧的返回了寢室,想去叫醒她的那幾個同學,同學得救了,可何翠青卻被壓在了廢墟之下,等到被救出來的時候,她已經永遠的失去了右腿。

另一個孩子,任思雨,是一個已埋在廢墟裏47個小時、雙腿被磚石夾住還流著鮮血的幼兒園小朋友,在廢墟隨時可能坍塌、性命危在旦夕的情況下,十分鎮定地說:“叔叔,我不怕,你們不用擔心。”為了安慰急著救她的叔叔,這孩子又唱起了兒歌。她說:“唱歌就不會覺得痛……”

看完了報道,一個孩子十分驚訝的叫道:“哇!太了不起了,他們和我一樣大,卻做出了我平時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太偉大了,偶好佩服她呀!”另外一個也很崇敬的說:“他們好堅強呀!看到他們我會流汗,他們真的是小英雄”。

谘詢師開始和孩子一起討論:“大家都看到了,這就是和我們一樣大的孩子!在我們這個小島的對岸,在大陸的天府之國有這麼一群天真爛漫的孩子!平時,他們平凡得像小草,但危難時刻,卻表現得大義凜然,無私無畏,冷靜應對災變,坦然麵對死亡,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他們用稚嫩的雙肩,擔起了災難,也擔起了道義!這種異乎尋常的高尚,不但為同伴樹立了楷模,也為我們台灣的小朋友做出了榜樣!”

爸爸媽媽以往總認為,孩子年小體弱,需要得到照顧,心智不成熟,經不起困難挫折;涉世不深,擋不住大風大浪……現在看,家長著實低估了我們的孩子。大陸震區的孩子用臨危不懼的實際行動,修正了我們的觀點:孩子,也是堅強的!生命的堅強在這一刻爆發,在這一刻表現的淋漓盡致。

“要堅強”,相信每一個愛孩子的父母都會希望孩子平安的長大,但我們還要知道,總要有一些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會在你想不到的時候突然出現,麵對突如其來的災難與變故,我們的孩子要怎麼辦?請認真的告訴孩子:“不哭,不哭,我們不哭!用微笑去麵對一切,要堅強的活下去,生命的意義在這一刻迸發出尊嚴——“要堅強,一定要好好的活下去!不拋棄,不放棄!”

孩子們的心靈最純真,最質樸,最少受到汙染。在這樣的“心靈聖地”中,“良種”最易生根發芽,美德最易發揚光大,不要在去給孩子講光輝高大的英雄警察形象,其實孩子對於同齡人的表現最容易吸收,傳承和複製,並通過孩子們真切的行動具體體現出來。讓孩子們知道,在大陸此刻還有許多孩子在經曆了人生巨大的變故之後依然選擇了堅強的活著,讓孩子懂得,隻有堅強的人,生命才最有意義。

寫給孩子的話:

親愛的孩子,如果你現在還不懂得生命的堅強所帶來的深刻內涵,就請看看下麵這個小故事,是發生在一位美國青年身上的。27歲的拉爾斯頓在獨自登山過程中被巨石壓住右臂,在苦等三天未能等來救援人員,他靠僅有的一把8厘米長的袖珍折刀將自己的右臂生生斬斷!又以驚人的意誌進行簡單的自救包紮,接著忍著巨痛靠繩索墜下25米深的狹穀,沿著河穀走了相當長的距離,直到遇上兩名登山者,這才得以獲救!這位鋼鐵硬漢般的美國年輕人立即成為全球眾多主流媒體爭相報道的對象,並被其國人譽為“美國的英雄”“青年的楷模”。

所以孩子們,不要再感覺生命毫無意義,不要總是抱怨生活單調鬱悶,來,伸出你的小手,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幫助身邊需要你關心,關愛的人。學會感恩,學會奉獻。學會用一顆堅強的心頑強的生活下去,用微笑去麵對這個世界,你就會發現,原來生活就是這樣的,與看似平淡中珍藏點點滴滴的歡樂,用堅強彙聚成一生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