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歐化老少年劉大白(2)(1 / 3)

一師風潮之後的劉大白,住進了浙江病院,這大概是當時杭州最好的醫院了。劉大白一直咯血且不斷根,而且飯碗也敲掉了,大白想要好好地治一治了,這個時候他雖然也在幾所學校兼過課,但隻是對課負責,而不是對學校負責和盡忠了,因為一師風潮,已經讓人傷透了心。經先生走了,改革派走了,劉大白便開始了一段職業詩人的生涯。病且賦閑,正是作詩的好時光啊。

二.詩人劉大白

作為詩人的劉大白,是能夠留在文學史上的,哪怕僅憑一首《賣布謠》。

劉大白的詩學,用曹聚仁的話來說是——“他是舊詩詞的大作手,但,他在白話詩的創作上,又是急先鋒。”

急先鋒難免會早早倒下,甚至片甲不存,但是沒有急先鋒,又哪有後來的摘桃者?這也正如劉大白的為人,有極傳統和古典的一麵,又有新潮的一麵,否則他是不可能去寫《賣布謠》的。

實際上古體詩才是劉大白的童子功,史載他九歲便學作詩了。如這一首纏綿的《雙紅豆》,便跟此前的《匕首行》大為不同——

其一

歲朝初,一封書,珍重緘將兩粒珠,嘉名紅豆呼。

樹全枯,卻重蘇,生怕相思種子無,天教留豐株。

其二

望江南,樹凋殘,莫作尋常老樹看,相思憑此傳。

體微圓,色微殷,星影霞光耀晚天,離離紅可憐。

其三

豆一雙,人一囊,紅豆雙雙貯錦囊,故人天一方。

似心房,當心房,偎著心房密密藏,莫教離恨長。

這是有故事的,詩人總是跟愛情有關係的,劉大白也從不缺少愛情,隻不過他的愛情,跟後來徐誌摩和戴望舒的路數是完全不一樣的。

其實大白的詩詞功力,特別是舊體詩的功力還是相當了得的,詩人中要能新舊兼備的,實在也是屈指可數的。僅以他跟杭州有關的舊體詩來看,也已可見一斑。

如夏居孤山廣化寺時作的——鑒湖不住住西湖,十五年來此山孤。今日孤山容我住,挈妻攜子傲林逋。(《白屋遺詩·西泠小草》;(1917年)

比如在《湖濱之夜》中的“夜深長抱西湖臥,不及青山福分多”;

在《雨裏過錢塘江》中的“兩岸青山相對坐,一齊看我過江來”。

而更著名的是他的寫於1928年的《樓外樓頭狂醉》——“胸中壘塊不尋常,樓外樓頭醉一場。十五年來無此態,朋筵賭酒鬱成狂。”其女劉星子在1983年作補記時寫道——此詩作於一九二八年四月十六日,這晚作者在西湖樓外樓喝了二十八兩酒,大醉一場,歸後酒花與血花齊噴,自謂十五年來無此狂態。

包括給複旦大學所寫的校歌,也一直延唱至今,此校歌由豐子愷先生作曲,也有一說是另一位音樂大師蕭友梅作的曲,也可能有兩個版本吧——

複旦複旦旦複旦巍巍學府文章煥

學術獨立思想自由政羅教網無羈絆

無羈絆前程遠向前 向前 向前進展

複旦複旦旦複旦日月光華同燦爛

複旦複旦旦複旦師生一德精神貫

鞏固學校維護國家先憂後樂交相勉

交相勉前程遠向前 向前 向前進展

複旦複旦旦複旦日月光華同燦爛

複旦複旦旦複旦滬濱屹立東南冠

作育國士恢廓學風震歐鑠美聲名滿

聲名滿前程遠向前 向前 向前進展

複旦複旦旦複旦日月光華同燦爛

因為有古體詩的功力,大白的對聯也是很為人所稱道的,相傳他在浙江主政教育時,為第一屆西博會教育館所撰的對聯就極為出彩,當時劉大白的身份還是教育廳的秘書長並兼西博會教育館的館長,從今天的角度看至少是個正處級幹部了,而他的對聯卻是——“辦教育的經費,沒有來路;受教育的人才,沒有出路”。據說當時蔣介石看了很生氣,大白便給他作了解釋,事後有人要大白修改此聯,大白不肯,後來此聯也一直掛到西博會結束而沒有被人拿掉。對此,大白還寫過一篇蠻認真的文章。此事不僅看出劉大白的個性,也看出了當時的世風。八十年前的中國教育,就是這個樣子嗎?想想真有意思啊,而且一個主政教育的地方官竟敢在諸如“成就展“上如此調侃,而非一般文人墨客之諷刺挖苦,這可見劉大白身上很耿直和悖時的一麵,這一麵顯然是很不討好的。傳聞劉大白在做教育廳秘書長的時候,廳長就是蔣夢麟,傳聞劉作為蔣的助手,做事還是蠻爽快的,經常是蔣廳長不在時,劉秘書長就自說自話地把事情給辦掉了,事先不請示,隻是事後彙報,等蔣夢麟知道之後見劉大白辦得也還可以,也就不能再說什麼了。所以劉大白大約也是不甘於隻做師爺的角色的。

劉大白的名氣,的確是跟他撰對聯是分不開的。相傳紅白之事,朋友中都會有勞於他的,雖說他總是推脫,說人家的悲喜跟自己有什麼關係,但還是留下了不少應酬之作。

回到詩歌。今天看劉大白的白話詩,尤其胡適先生的白話詩,那就是白開水,這一點大白先生自己也有所認識,他說過“我的詩用筆太重,愛說盡,少含蓄。”這也算是一語道破天機吧。人如其名,名如其詩,大白!而所謂“舊詩詞的大作手”這在新詩一百年的今天來看,便更顯出劉大白寫作舊體詩的妙處了,但是我們別忘了,劉大白還是白話詩創作上的急先鋒,如這一首《秋江的晚上》就是傳世之作——

歸巢的鳥兒,

盡管是倦了,

還馱著斜陽回去。

雙翅一翻,

把斜陽掉在江上;

頭白的蘆葦,

也妝成一瞬的紅顏了。

尤是那一句“把斜陽掉在江上”這真是千古絕唱啊!不過就是在這樣的白話詩中,其實還是有著古體詩詞的韻味的,這便是五四一輩詩人的長處,雖然他們在白話文方麵也許還不是太嫻熟,但卻正因為某種不嫻熟,又最大程度地保留了中國詩歌的獨特意境。劉大白更有代表性的就是《郵吻》——

我不是不能用指頭兒撕,

我不是不能用剪刀兒剖,

祇是緩緩地

輕輕地

很仔細地挑開了紫色的信唇;

我知道這信唇裏麵,

藏著她秘密的一吻。

從她底很鄭重的折疊裏,

我把那粉紅色的信箋,

很鄭重地展開了。

我把她很鄭重地寫的

一字字一行行,

一行行一字字地

很鄭重地讀了。

我不是愛那一角模糊的郵印,

我不是愛那幅精致的花紋,

祇是緩緩地

輕輕地

很仔細地揭起那綠色的郵花;

我知道這郵花背後,

藏著她秘密的一吻。

這是詩人寫於1923年的詩作,我後來看有人的評論,說他寫這詩已經44歲了,愛情其實也沒有了,所以隻能是寫寫信搞搞郵吻了。我覺得這真是不了解詩人。44歲怎麼就能說沒有愛情了呢,楊振寧82歲也還有愛情,怎麼能說劉大白44歲就沒有真正的吻了呢?

詩人之私生活,一定是跟詩歌有關係的,愛情是這樣,其他更是這樣。劉大白寫作《賣布謠》的時間是1920年的5月31日,而這前後他還寫了不少同樣風格的反映民生疾苦的詩歌,用口語,有節奏,很直白,是那個時代詩歌反映現實的傑作——

嫂嫂織布,

哥哥賣布。

賣布買米,

有飯落肚。

嫂嫂織布,

哥哥賣布。

弟弟褲破,

沒布補褲。

嫂嫂織布,

哥哥賣布。

是誰買布,

前村財主。

土布粗,

洋布細。

洋布便宜,

財主歡喜。

土布沒人要,

餓倒哥哥嫂嫂!

布機軋軋,

雄雞啞啞。

布長夜短,

心亂如麻。

四更落機,

五更趕路。

空肚出門,

土城賣布。

上城賣布,

城門難過。

放過洋貨,

捺住土貨。

沒錢完損,

奪布充公。

奪布猶可,

押人太凶!

“饒我饒我!”

“扣留所裏坐坐!”

這一時期的詩,我以為跟劉大白的生活有著直接的關係,因為那時他跟沈定一已經在蕭山衙前從事農村教育乃至農民運動了,包括他後來的另一首《成虎之死》,都是那個時期的作品。不僅劉大白,包括沈定一自己都寫了敘事長詩《十五娘》。照以前的文學史來看,沈定一在詩歌史上是沒有地位的,但是革命卻是詩歌的同義詞,所以那一個階段便會有《賣布謠》這樣的作品問世。而這個階段的劉大白仍有更多哀婉低吟之作問世,如寫於1920年8月8日的《立秋日病裏口占》:“西風拂拂忽相過/一縷新涼襲被窩/落葉聲低偏到耳/立秋消息病中多!”以前常有人說詩人會無病呻吟,而那個階段的大白的確是有病住院著,所以姑且可稱作為有病呻吟吧。

有病呻吟,這病可能還是中國社會之病,所以大白也能寫出這樣憤慨的詩,此詩題目叫《每飯不忘》——

飯碗端起,

我就記起——

他,

他姓李!

飯碗端起,

我就記起——

他,

死在蕭山的監獄裏!

飯碗端起,

我就記起——

他,

他是中國農民犧牲者第一!

飯碗端起,

我就記起——

“其餘沒有人了嗎”,

難道中國農民全部跟著他斷了氣!

這就是紀念李成虎的詩歌。

曆朝曆代以來,中國讀書人中同情勞苦大眾且為之鳴不平的,不在少數,但是能夠用詩歌,特別是用新詩來表現這一題材的,確實鳳毛鱗角,雖然這些新詩在今天看起來跟胡適的新詩都有一個淺白的問題,胡適的淺白主要表現在愛情詩領域裏的淺白,而劉大白的淺白是在於表現農民和他們的對立階級的關係——這可能也恰恰就是劉大白詩歌的意義所在。而考察他那一個時期的身體力行,的確是在蕭山的衙前從事農民運動,而這跟劉大白、沈定一那個時期信仰共產主義是完全分不開的,今天讀《賣布謠》這樣的作品,一個強烈的感覺是——劉大白太紅色了,他之前和他之後的這種新詩人,要紅色的也是不少的,但是像大白這樣,能夠把農民的疾苦當作詩歌的主題的,可以說屈指可數。也許這已經跟詩藝無關,而關乎的是信仰。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這些詩歌後來基本發表在同人報紙上,如民國日報的覺悟副刊等,那個時代詩歌的定位也很明確,那就是給人開啟覺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