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愧而聖潔的愛情——解說阿壟的詩《誓》(1 / 1)

無愧而聖潔的愛情——解說阿壟的詩《誓》

阿壟的一生過得異常曲折和艱難,浸透了血和淚。但是,在曆史麵前,他是無愧的。他的愛情的經曆也同樣是一個浸透了血和淚的悲劇,而且也是無愧的。1945年,阿壟的妻子由於蒙受誤解,在極度的抑鬱中以自殺表白了心靈的堅貞與純潔。阿壟以悲慟欲絕的心靈,寫下一首千餘行的悼亡詩。這首詩沒有發表過,我看過原稿,用毛筆工工整整書寫,是對死者的虔敬的奉獻。我寫過短短的讀後感,收在拙作《學詩手記》裏。當時由於感受的強烈,不能冷靜的“賞析”,甚至不敢讀第二遍:“仿佛切開通向心髒的大動脈,流啊,流啊,流啊,直到全生命的血流盡了,這首詩才戛然地結束。”

幾年以前,在他幾經劫難的遺稿中,竟然又發現了幾十首情境幽深、具有獨特的藝術個性的愛情詩。它們大都寫在《誓》之後,《誓》可以說是阿壟“折去花枝的瘢痕”上奇跡似的第一個新芽。這幾十首愛情詩是他靈魂泛起的解凍的春潮,並沒有經過“紆曲的五十年”就湧了出來。然而阿壟的幸福是短暫的,命運使他背負起又一個沉重的十字架。他的每首愛情詩都是心靈的自剖與疚心的憶念。他的愛情詩所以發表的極少,除去有時代嚴峻的因素外,我以為還反映了詩人內心隱秘的悔恨,這種感情他寧願深深地藏在心靈裏。

有時候隻有隱秘才是自由的。他絕不是為了發表才寫這些詩的。

《誓》表現的感情是誠懇而聖潔的,絕不是虛偽的高調。

在此之前,詩人一直奔波在戰火中,他以親身的經曆為素材,剛剛寫了血祭南京的長篇小說,激揚著烈火的心靈當時是很難一下子趨於寧靜。那幾年,他一直以整個生命和青春的臂力“手揮利劍”,他還不習慣(或根本沒有想到)去到“烈香的蘭花園”裏擁抱一顆溫柔的心靈。他在愛戀的眼神逼視下會掉轉頭而去,他“將為大家到人們的廢墟堆中尋覓燃燒的火種”。這真正是阿壟固執單純、迂腐的那個性格,而他這可敬的性格就注定使他在愛情上充當一個悲劇的角色。他的手指上一直戴著這位蒙冤而死的愛人為他戴上的銀戒指。戒指已經與他的生命血肉長在一起,到死也無法卸下。我見過他撫摩這隻銀戒指時的悲傷而聖潔的神情。

阿壟詩的意象都是他自己的獨創,表麵上顯得有些粗疏,但它是從他那積澱著沃土的心靈中萌生出來的。他的語言更是他自己的,自由地決不受約束地形成他的詩的特有的雄渾的節奏。他的愛情經曆與他的詩正是同一個性格或氣質的本質的反映。他不喜歡修飾,他的一生包括愛情都沒有任何眩目的修飾。讓我們祝福這一顆充滿了愛情的真誠的心靈,它已經成為花種,安然地埋在了大地的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