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人物(12)(2 / 3)

今寄去照片兩張,請選用其一,剩下給梅。

別不贅述,有事聯係,工作忙,不要太累了。代向全體編委問好!

祝你工作順利,身體健康

弟:張寅虎

2008年1月8日

在外人員回信選錄(之二)

西中黃村誌編寫組的各位師長:

你們好!

首先對你們的辛勤工作表示敬意,並預祝編寫工作順利進行、圓滿完成。

三十多年雖身居他鄉,但孩時對家鄉的印象,回想起來仍是那麼的親切和美好。

近年曾回去過幾次,但都是來去匆匆。然而家鄉的變化給我留下較深的印象:村莊向四麵八方都在擴展,人們的居住條件、生活水平、精神麵貌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深感欣慰。

我在外鄉多年,時常給朋友談及家鄉的的美景:大四合院、高城牆、城角樓、村子四麵高大的城牆、東西南北四個大門洞子、集上的石獅子、水榭涼亭、多孔橋、春秋樓等等,他人聽後都非常羨慕我出生的地方是如此的美麗。我每次都會自豪的對他們講:這都是我的先人們的豐功偉績。

現如今有很多古跡已不是那麼的清晰,有些古跡也隻能在回憶中享受。

由此我提出以下建議僅供參考:

1、在村誌中將我村曆史上最輝煌時期的建築布局給予詳細描述,並繪製相關的平、立麵圖,以供後人欣賞。

2、重視村鎮的規劃、建設。

3、有可能的話分期、分批修複(複原)主要的古跡。4、可否開發旅遊資源。

5、將西中黃村建成整潔、美麗、和諧的小康家園。

衷心感謝你們,值春節之際,祝你們節日愉快、幸福安康!

張光民

2008年1月30日

在外人員回信選錄(之三)

西中黃村誌編輯組:

來信收看,感謝你們的好意,而我實在沒有什麼情況,隻好按表填寫。

我於1994年退休,表中職務及專業係在職時的情況,特此說明。亦祝

平安

張廣鑄

2007年6月2日

(第五節)關於《村誌》編寫情況的彙報信

同誌:你好!

你好!

《西中黃村誌》在村黨支部和村委會的領導下,在老幹部梁合水、張長旺的具體指導下,在全體編輯人員的艱苦努力下,經過兩年多的收集材料、章節編排、文字編寫,現在終於完成書稿,交出版社付梓出版了。

這部村誌,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堅持辨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力求做到思想性、資料性和科學性的統一。詳今略古,橫排縱述,縱橫結合,突出本村特色,體現時代精神,為建設小康社會服務。

《村誌》共分11編:即:一、村貌;二、人口;三、農業;四、工商交電金融;五、政權建設;六、軍事;七、教育文化衛生;八、致富帶頭人;九、人物;十、大事記;十一、附錄。書中插照片160餘幅,村地圖一張,村分戶地圖一張。全書約40萬字。

這部《村誌》是我們村的第一部《村誌》。《村誌》以寫實的手法,翔實記錄了西中黃從古到今的各方麵情況:對曆史、地理、氣候、文化、古跡、教育、衛生、農業、商貿、風情、民俗、根祖宗譜、人口繁衍、人物麵貌、政權演變、經濟發展、重大事件、流傳故事、笑話童謠等等諸多方麵,都作了比較翔實的記錄。它將對我村文化的傳承,精神文明建設,小康社會的構築,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是一部鄉土文化教育的活教材,是對子孫進行愛祖國、愛家鄉的根本文化教育的可靠資料。大家看後是會對它產生興趣的。

這部《西中黃村誌》的出版,是我們西中黃村的一件大事。大家看見它後,就如同看見了我們西中黃村。有識之士是會利用好這部《西中黃村誌》,對子孫進行根祖文化教育和鄉土文化教育的。特別是在外地多年的西中黃人,是會很看重它的,裏麵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一條小巷、一件小事、一個人物等都會深深勾動你的心弦,引起你一段美好的回憶。

《西中黃村誌》現在已送交出版社正式出版。估計今年年內可以與大家見麵。該誌裝幀大方,印刷清楚,照片經典,適於永久保存。封麵是城裏院的高樓和城牆的照片,一眼望去就知道是我們可愛的西中黃村,美啊!熟啊!

《村誌》的印刷正在編排中。印刷費五六萬元。每本的成本費約65元。為了把這本書印好,印足,現在請你們報一下需要的數量。數量多,成本低;數量少,成本高。萬望在國慶前報回。

誠誠赤子心,深深故鄉情。出這本書是件公益事情,大家的事情大家辦。希望你們根據自己的情況,踴躍捐資,貢獻愛心,多少均可。村裏將設財務組,由老幹部張長旺專門管理,專資專用。將來把捐資情況在《西中黃村誌》中印出,流芳百世。(捐資截止日期國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