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後記(1 / 1)

《西中黃村誌》就要與大家見麵了,還有些話想在這裏說說。

這部《西中黃村誌》是我們村的第一部《西中黃村誌》。《西中黃村誌》裏麵書寫的事實、數字和人物,都是我們經過調查了解、翻閱檔案、有些數字甚至是經過實地丈量、所有人物是看本人自傳得來的,資料真實可靠,是可以相信的。我們全體編輯人員是盡了心力的。如果說起這部《西中黃村誌》的作用的話,我們可以放心的說:它起碼是我們村的一部翔實的綜合性史料。大家可以通過它了解我們西中黃村的方方麵麵。隻要是西中黃人,或者是對西中黃關心的人,讀起它來是會感到親切的。至於《西中黃村誌》編寫的好與壞,優與劣,成與敗,就留給大家評說,留給後人評說吧。

這部《西中黃村誌》編寫得不足的地方是:①對遠古曆史,村子的形成,沒有找見過硬的佐證,隻能根據傳說和推理寫成現在的樣子;②對根祖族譜隻能根據現在僅存的一些家譜,記寫了幾姓,有些還寫得不全,像張家(據說張蘭茂家原存一本藍皮家譜,可惜這次沒有找見,運動中丟失了。懇請後人注意尋找),雖然不全,但我們覺得寫一些總好一些。要不,後麵的人就更不知道情況了;③對村子的經濟、社會、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我們隻記錄了一些史料和情況,沒有深追和總結它的經驗和教訓,看來有些不足;④因收集資料有限,對村裏的人物記得有些不全,加之聯係不便難以核對,如有錯漏請見諒。凡這些,都有待後人去補充和完善。

這部《西中黃村誌》在編寫過程中,我們得到了多方麵的幫助和支持,如薑福林、邢文斌、曹文敏、李學文、邱文選、史在齊、王澤培、馬玉勝、李振川等都給予了許多方便和幫助,在這裏我們都表示深深的感謝。

在村裏采訪時,許多村民都熱情接待,大力幫助。象張文弘、張學儉、張順保、劉鎖柱、李世昌、戴蘭娥、張誌騫、尉光賢、王興炎、梁文倉、李勝潤、梁越、張雲錄、梁若藹、張吉明、張玉林、張文育、張育庚、董玉林、司吉生、張受福、李虎成、李吉強、荀愛、郭惠芳、張利榮、張發財、李連枝、趙春梅、張春海、張來順、張齊家、賀德發、張重陽以及北中黃的王振海等人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給與很多幫助。在這裏都一一致謝。

《村誌》樣書出來後,由山西省總工會副主席梁若潔同誌和煤炭科學研究總院西安研究院研究員張慧同誌作了細心修改和潤色。在《西中黃村誌》編寫中,全村群眾都給於了高度的關注,許多人不斷問訊《西中黃村誌》的進展,主動為編寫組幹活、跑腿、喚人、送信;不少在外人員也不斷來信問訊編寫情況。這些,都彰顯出西中黃村的人氣、人心和凝聚力,都說明我們西中黃是個好村子。我們西中黃的前途是光明的,無量的。我們希望《村誌續編》能寫出西中黃的更加輝煌來。

編者

2009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