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PayPal出現了大量的人才外流情況,但是eBay和PayPal的組合似乎刺激了這兩家公司的短期財務。PayPal和eBay合並後的那個季度收入飆升,主要原因在於合並後PayPal的拍賣量增加,由此加快了eBay的庫存周轉,現金的流動也更快了。這種相互加速的勢頭,加強了這家拍賣巨頭和它的新支付子公司的關係。
eBay鞏固了其在P2P市場上壟斷者的地位。盡管有傳言說搜索引擎巨頭穀歌有可能想要進入電子商務領域,但是在2003年下半年,eBay掌控了美國拍賣網站所有流量的94%。2004年初,在雅虎拍賣業務失敗3年之後,eBay根據拍賣的起價,首次上調了拍賣陳列的費率,調到9%~45%之間。在2003年的最後一季,eBay在售的商品價值達到了70億美元,是亞馬遜的3.5倍,無可爭議地成了互聯網銷售之王。
隨著Billpoint關閉,PayPal看上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具主導地位。其2003年公布的淨收入在7 000萬~1.1億美元之間。2003年底,通過談判,PayPal成為CyberSource在線商戶的支付方式,在英國推出了新的Web站點,並且注冊用戶達到了4 000萬。無疑,這些巨大的成功幫助我們說服了最後一個重要的競爭對手花旗集團認輸並關閉了C2it。但即使在這些令人陶醉的一連串的成功麵前,我們仍然無法回答PayPal是否能實現它的創始人為它製定的願景。
首先,在收購之後,PayPal麵臨的監管困境仍然存在。2004年3月,PayPal的長期騷擾者艾略特·斯皮策又來糾纏eBay。他覺得eBay的用戶協議寫得不夠明確,這迫使eBay付出了15萬美元的罰款。與此同時,聯邦貿易委員會著手調查PayPal暫時凍結參與可疑行為賬戶的做法。此外,為遵守聯邦反洗錢要求所帶來的額外成本,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出,在可預見的將來,政府監管將繼續對PayPal構成風險。
其次,監管隻是一部分——另一個挑戰是欺詐行為重新抬頭。“網絡釣魚”郵件偽裝成來自PayPal的正式信函將用戶引導到冒牌網站,此舉已經騙過了好幾百個警惕性不高的用戶,誘使他們泄露了自己的密碼,這一事件已經搞得沸沸揚揚。由於缺少了馬克斯·列夫琴的反欺詐技術支持,公司隻得采取最直接的做法,向可能收到詐騙郵件的客戶發送一些會引發恐慌的警告——“您的賬戶可能成了電子郵件欺詐的目標”。
除了揮之不去的欺詐和監管問題之外,經過整合後的PayPal競爭力顯然比初創期間要改善了很多。那時,PayPal的定位目標是徹底改變資金轉移的方式,並讓資金所有人能夠從腐敗政府手裏重新奪回控製權。它是否會遵循康菲尼迪創業者戲謔地稱作“統治世界”的道路,目前尚不清楚。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盡管實現了合並,但eBay的目標跟PayPal的並不一樣。雖然他們共享數以百萬計的客戶,但是eBay是一個封閉的貿易平台,依靠局限於其網站的增長獲取利潤,而PayPal卻能為互聯網上所有的交易提供便利。毫無疑問,PayPal全觸角的潛力,將會促使eBay內部不斷去尋找各種方法發展自己的平台。萬一到了這樣的時刻,需要梅格·惠特曼的團隊必須做出選擇,他們“是投入資源、製定政策以促進eBay的增長,還是加強PayPal的非eBay業務”,現在看來答案並不明確。有報道顯示,在梅格·惠特曼的管理團隊及eBay的董事會中,都有成員反對收購PayPal。傑夫·喬丹是支持收購的,在一份公開聲明中,他暗示“我們購買PayPal是出於eBay的利益”,他說購買PayPal,是要使eBay能夠重新控製自己的購物車。但是,eBay在美國的收購記錄並不好:Billpoint遭到關閉;Half.com正在逐步被淘汰;高端拍賣行Butterfields在被收購3年後,因為不斷虧本而被出售。把這些因素綜合考慮在一起,的確算不上太鼓舞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