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池在敦煌一月牙泉奧秘新的揭示
台灣六經學術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張淵量博士,六十年華,雄心未老,八訪大陸,縱橫南北,近幾年特別神往於古絲綢之路和敦煌一帶。他對易學研究,造詣頗深,曾出版《周易》專著種,許多創見在海內外有較大的影響。他於1993年“春風滿樹”
之時,再次考察敦煌時發現,環繞月牙泉的鳴沙山很像太極圖,又聞山下盛產蟠桃,依據易經、易理考定,月牙泉即古“瑤池”。現將張先生的《敦煌考記》茲錄於後。
敦煌考記
開易紀元六千零六十二年歲次癸酉三月十六日訪敦煌重遊鳴沙山,細觀月牙池形勢特殊有如彎月,靈泉水清似鏡,雖鳴沙飛揚而一塵不染,天造地設,奧妙無窮,沙山環抱,互纏成體,如太極圖。一陰一陽,道在其中,以易經六度思考斷定為傳說中之瑤池聖地。且當地出產蟠桃,形如太極,據此為證,此其一也。龍馬負圖,出於東海,形如伏馬,其動如魚,風吹塵起,鳴沙滾滾,浪濤起伏,蔚為奇觀,一進山中風停浪靜,一塵不染,池水澄清似鏡,清澈見底,此其證之二也。龍馬正圖出於天水卦台山,又定名為天心山。為中國版圖之中心,天心突起是為“天根”。瑤池如新月之貌,兩儀互旋成渦為“月窟”。天根、月窟為八卦成列之端,為立天心之妙也。
八卦成列天地位焉,此其證之三也。略述此數點為記。當另詳舉佐證,信立天地之心有據,立生民之命有方,斷往聖之絕學不難、開萬世之太平亦易,龍人合力有如是賴焉,創河西走廊,建天堂世界不是夢矣。如此。
考證人
中國六經學術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張淵量一九九三年四月八日於中國敦煌張先生認為,伏羲氏早期居住和畫卦的渭水流域,以及西王母所住的瑤池,同為中國遠古文化的發源地,如能探得真址,對於發掘和弘揚中華文化之奧秘,定有其重要意義。他獨具慧眼,從易經的角度考定瑤池即月牙泉,確有一定的依據和辯證道理,這是一個可喜的很有興趣的新觀點。為了使這一觀點更具有說服力,張先生又在《探瑤池——談王道之母》-文中指出:“上列敦煌考記,作為永久紀念,其餘尚有許多佐證,茲述於次:
(一)瑤池是珍貴之地——月牙泉水清似鏡,澄澈見底,自有記載已有六千餘年,不但沒有滄海桑田之變,風沙也未絲毫汙染池水,幹旱的沙漠中池水不缺,永不幹燥,這就是冰清玉潔。如瑤池寶地也。
(二)沙裏藏金——沙漠荒原,自古以來就是不毛之地,但月牙泉的珍貴,不但水可以使許多生物活命,附近居民或行人也可以找到活命之水。而其地形在五行形象來論是屬太陰金體,故為沙裏藏金。必須具有“沙裏揀金”的眼光,才能見真機。鳴沙山不但是太陰金形,月牙泉,形如彎月,也是金形,故為沙裏藏金。
(三)美中有善——鳴沙山不但山形秀美,月牙泉更是美不勝收,有如冰清玉潔的少女,一疵不沾的美玉,而且內涵善的道理。
……瑤池之美乃潔樸之美;瑤池之善乃妥善之善,用完美完善來形容瑤池也不無不當。瑤池之發現人世天堂不是夢矣!
(四)寶島與瑤池——傳說中東海有蓬萊仙島,西方有瑤池,皆為神仙境地。蓬萊仙島六千年前乃未開發之蓬蒿滿地、草木茂盛之海島,即指台灣。神仙寶島“草中有定”與“沙裏揀金”同樣是在不毛之地中有寶藏也。天水卦台山為天地之心,蓬萊島與瑤池官,遙遙相對,一東一西,一根一果,即瑤池為王道之根,蓬萊為王道之果也。根果相連,互為印證……王道思想起於瑤池,故稱“王母”,瑤池之發現有助王政之改革,善政之揆方…“(以上為摘錄)對月牙泉即瑤池的新發現有什麼意義?張淵量先生說:第一,瑤池生王母,王母生天地萬物,圍繞瑤池有作不完的文章。所以,建議召開蟠桃大會。第二,可以招很多人來敦煌投資。第三,還有很多秘密,不到時候不能講。
張淵量先生曆經千辛萬苦,涉千山萬水,踏破鐵鞋尋覓瑤池,終於在敦煌尋覓到了月牙泉即是古瑤池。這雖是一家之言,但言之有據,並用大量的資料考察驗證,是很有說服力的。這是對月牙泉奧秘的新的揭示,對月牙泉的內涵及其價值是一個新的認識,新的觀點。他的在月牙泉舉辦“蟠桃盛會”乃“創河西走廊,建天堂世界之舉”的建議,受到了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並積極付諸實施,在這塊世界級的藝術寶地上,於1993年、1994年的金秋時節已成功地舉辦了兩屆“蟠桃盛會”,受到海內外人士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