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不填泉 泉不涸竭--鳴沙山、月牙泉和諧共存之謎(1 / 1)

沙不填泉 泉不涸竭--鳴沙山、月牙泉和諧共存之謎

鳴沙山和月牙泉,千百年來,“沙泉共處”,水光山色相映成趣。沙不填泉,泉不涸竭,是戈壁大漠中的一對孿生姐妹,堪稱中國西部自然風光之一絕。1994年元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水有懸泉之神,山有鳴沙之異。”據史籍記載,月牙泉、鳴沙山最少有兩千多年的曆史了。敦煌綠洲地處塔克拉瑪幹大沙漠的東端,四周被戈壁沙灘緊緊地擁抱著。在這茫茫黃沙的世界裏,有時狂風大作,飛沙走石,一夜之間埋沒農田、吞噬整個村莊並不罕見。可是,兩千多年來月牙泉卻在流沙惡浪中安然無恙,“泉映月而無塵”,“亙古沙不填泉,永不涸竭”,並清澈不腐,其中的奧秘在哪裏呢?從前,人們常常百思不得其解,隻好歸結為“山之神異,泉之神秘”,用神話傳說故事來解釋這一奧秘。近幾年,經有關專家學者長期的觀察與研究,終於解開了這個千古之謎。

千百年來,月牙泉不涸,鳴沙山山體不變,是因為其獨特的地形地貌,使它們永遠保持著矛盾而又和諧的天然共存狀態。月牙泉北的沙山叫前山,泉南的叫後山。前後兩山在泉西邊是連接為一體的,但山勢最低處形成為缺口。泉的東北麵有一寬闊的空開著的大缺口,成了一個進風口。本地常刮西北風和東風。大風帶著黃沙進入風口以後,在特殊地形地貌的影響製約下,又分別成為三段不同方向的風流,沿著月牙泉周圍的山坡作離心上旋運動,把挾帶的流沙刮上山頂,拋向山峰另一側。於是,大風挾帶的流沙和月牙泉周圍山坡上滑下來的沙子被風送到四麵的沙山背上。這就是刮大風時人們見到風吹流沙上山坡的奇景,也就是月牙泉“綿曆古今,沙不填之”的奧秘。

沙山環抱的月牙泉是怎樣形成的?對此,地質學家經實地考查,有兩種推測:一日斷層風蝕湖。認為這裏由於風力吹蝕作用,形成了丘間低地,通過月牙泉附近的逆斷層的上盤抬高了山中地下含水層,潛流由此湧出,彙集於窪地,形成了月牙泉。二日古河道殘留湖。認為月牙泉本是古黨河的一段河道,若幹萬年前,古黨河改道從鳴沙山南麓西流,這一線河道漸被埋沒,唯有月牙泉這段殘河被保留下來。由於地下潛流在此湧出,形成眾多泉眼,聚成水泉。泉水源源不斷地得到地下潛流的補給,便不枯不腐,成為沙漠中的奇特景觀。

改革的春風吹來以後,奇山異水重見天日,修建了南岸的建築群。現已建成月泉閣、聽雷軒等樓台亭閣,供遊人賞景休憩。並掏挖泉眼,使泉水增多,蘆葦翠綠。鳴沙山坡上有滑沙場,山頂上可以跳傘滑翔。遊人還可以乘騎駱駝翻越沙丘,直達月牙泉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