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羅棋布的古墓群
敦煌曆史悠久,古墓葬很多,遍布四周。綠洲之內的古墓葬自清代移民到現在,已陸續辟為耕地,地麵影跡全無。但荒灘上的古墓葬卻保存比較完好,像大大小小的饅頭一樣,星羅棋布在戈壁灘上。敦煌地區的古墓群,主要有三處:佛爺廟——新店台墓群;祁家灣墓群;南湖墓群。
佛爺廟——新店台墓群墓葬分布在市區東麵安敦公路南側的戈壁上。西起鳴沙山下的佛爺廟,東至五墩鄉的新店台。東西長約22公裏,南北寬5公裏,總量約一萬多座。每座墓葬都堆起墓丘,高者丈餘,低者近於平地,墓園墓道都比較清晰。分屬漢、晉、唐等朝代。其中有些大家族墓,墳丘高,墓園大,還殘留著圍牆、土闕等建築。
年,西北史地考察團夏鼐、閻文儒等曾在佛爺廟發掘墓葬數十座,在翟宗盈墓中發現了晉代早期精美墓葬壁畫和隨葬品。
年代以來,特別是建敦煌機場時,先後發掘清理了170多座古墓。經考證,所掘之墓盡屬魏晉十六國時期,大多規模小,墓主身份低,墓室形製和隨葬品,基本與中原地區魏晉墓相似。隨葬品多為陶器,主要有罐、盤、碟、碗、多子柄、燈、井、倉、灶等明器,還有一些漆器、銅器、鐵器等生活日用品和少量金飾、錢幣。錢幣主要有剪輪和無廓五銖“太平百錢”。出土的許多五穀瓶上有“永平”、“永嘉”、“永安”、“建興”、“建元”等紀年,成為斷考墓葬年代的可靠依據,為西北史地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料。
年新發掘兩座墓葬,初定名一座為“前涼家族墓”(公元327年),一座為“晉末期墓”(公元300年)。兩墓規模較大,有研究價值。
前涼家族墓為三室二龕磚砌墓,共有壁畫67幅,墓頂部門樓磚棚,為彩繪;全墓出土文物60餘件。晉末朝墓為二室一龕磚砌墓,墓門頂有上下前後兩層磚雕彩繪門,繪有伏羲、女媧、力士和其他神異鳥獸,並有墨書題名,墓內出文物40多件,共有壁畫42幅,比莫高窟有確切紀年的壁畫早一百多年。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祁家灣墓群位於市區西七裏鎮和孟家橋以西的戈壁灘上。墓地分布廣闊,南北長約20公裏,東西寬約5公裏。因墓群靠近七裏鎮的祁家灣地境,故名。整個墓地,土阜壘壘,墳堆棋布,其中一些墓葬,有用砂礫石築成的瑩牆,並築有土闕。80年代初,興建石油基地時,發掘古墓上百座,出土了灰陶罐、多子盒、石鼓硯等文物。根據器物鑒定,屬魏晉時期的古墓。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湖墓群位於市區南79公裏的南湖鄉境內,因是古陽關、壽昌城遺跡的所在地,所以古墓葬分布也很廣。其主要有三處,即雙墩子墓群、山水溝墓群、兩頭溝墓群。經考證,均屬漢墓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