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僧會的故事
從前,西域康居國有個德高望重的丞相,名叫康長予。他自從信奉佛教以來,苦心鑽研,對各種佛典都很精通。他對官場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十分厭惡,非常羨慕出家修行的人過著無拘無束的生活。便拋棄了高官爵位,妻子兒女,到寺院裏出家當和尚。
取法名為僧會。他常雲遊四方,講經說法。
這一年,康僧會翻雪山,走戈壁,越沙漠,曆盡艱辛從西域來到中原傳教。當時正值三國對峙,戰亂頻繁,百姓們為避殺身之禍,紛紛皈依沙門。中原寺院香火旺盛,磬聲不斷。但東吳孫權統治的長江以南地方,沒有一所寺院,沒有一座佛塔。人們根本不知道還有個釋迦牟尼。康僧會決定到江南去宣揚佛法,普度眾生。他沿途化緣,來到東吳建鄴,在城外的大路旁搭了一座簡陋的草屋,掛上佛祖釋迦牟尼聖像,擺上香案,敲起木魚,誦念佛經,吸引了不少看熱鬧的人。他不知疲倦地宣揚佛教靈魂不滅、因果報應、輪回轉世的學說。規勸大家虔誠信佛,積德行善,修行苦練,死後可以升入極樂世界。若幹壞事,死後就會墜入阿鼻地獄,永遠不得超生……從來不曉得佛教是怎麼一回事的江南人,以為康僧會是個信口雌黃、胡說八道的妖人。有個大臣向孫權奏道:“城外妖人,用歪門邪說來蠱惑百姓。若不禁止,就會擾亂民心,給吳地帶來災難。”孫權聞言大驚,派人招來康僧會親自詢問:“沙門康僧會,你可知罪?”
“貧僧自從來到吳地,遵紀守法,何罪之有?”
“國人稟告,你用邪教異說擾亂民心!”
“回稟大王,釋迦佛法,大發慈悲,神力無量,有求必應。若大王和百姓敬奉佛法,可免除生老病死之痛苦,消除唯利是圖之私心。人人行善事,個個積功德。這樣就會國富民強,興旺發達,怎麼能說擾亂民心呢?”
孫權心想,早就聽說西方淨土有佛釋迦,神力廣大,信者無數。但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問康僧會:“你說釋迦佛神力無量,有求必應,有何靈驗瑞氣為證?”
“佛祖涅槃,進入西方淨土,留下遺骨舍利子。若真心敬佛,虔誠祈求,便可得到。”
舍利子十分珍貴,乃佛家稀罕之物,不易得到。孫權也聽說過,但真假難辨。他想了個兩全之策,說:“你若能求來佛骨舍利,本王為佛造寺建塔。若求不來舍利,立刻離開東吳,不許你傳經布道!”
康僧會領旨不敢怠慢,立即選一幽靜之所,擺上香案,終日焚香敬佛,口誦真經祈禱。經過七天七夜的祈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果然得到了佛的舍利。這天,他捧著裝舍利的琉璃寶瓶,來到宮殿,放在吳主麵前。舍利子光芒四射,將金鑾寶殿照得五彩繽紛,眾大臣看得眼花繚亂。孫權想看看舍利子到底是個啥寶貝,便令內侍取來明光鋥亮的銅盤,親自拿起琉璃瓶,將舍利倒在銅盤上。誰知舍利子奇重無比,將盤底砸破,落在地毯上。孫權又是一驚:“佛骨竟有如此神力,真個少見!”
康僧會說:“佛舍利是稀世之寶,靈骨比金剛寶石還要堅硬,烈火燒不焦,重錘砸不爛,利鑽鑽不穿。眾位若不相信,可當場試驗。”
孫權當即傳令一武士,手持百斤大錘,用力砸舍利子。那武士砸了幾十下,力氣用盡,累得直喘粗氣。一看,舍利仍完好無損。
孫權又令人找來金剛鑽,狠勁鑽舍利。一會兒,鑽頭禿了,舍利還是完好如初。
無論什麼寶貝,見火沒有不化的。孫權又命人搬來火爐,燃起精炭,將舍利投進爐火中。隻見爐火趙燒越旺,似萬丈金光閃爍,刺得人睜不開眼睛。金光中湧現出朵朵姹紫嫣紅的荷花,映照得大殿金碧輝煌,色彩紛呈。孫權和大臣看得目瞪口呆,驚歎不已!
孫權目睹了佛舍利的神力,傳旨吳地都敬奉佛法。並撥出庫銀為康僧會修建寺院供佛,修建佛塔供奉舍利子。因這是江南第一次建寺院,孫權便命名為“建初寺”。
孫權病逝後,兒子孫皓繼位。他聽信讒言,廢除佛教,將康僧會趕出建初寺,使這座寺院冷落了。
此故事繪於第323窟北壁東側,畫有“康僧會渡江來東吳,吳主向僧會跪拜,蓮花座舍利放光,運木料造建初寺”共四組畫麵。
形象地表現了佛教東傳、三國吳主與外國沙門康僧會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