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中山特使(8)(3 / 3)

“晳子,你真了不起!”孫中山禁不住打斷楊度的話,“你習佛習到這一步,所積下的功德,真是連釋迦牟尼、觀世音都比不上了,怕的是曹、吳這些人貪婪的靈魂難以淨化。”

“盡力而為吧!”楊度頗為自信地說,“孫先生如果相信我的話,我願意在南方政府與直係軍閥中周旋,促使孫曹聯合,南北統一,我相信這是可以做到的事。”

“你辦這種事情的才能,我是相信的。辛亥年南北之間由對立到合作,你是出過不少力的。”孫中山坐下來說,“曹錕聘你為高等顧問,我委任你為我個人的特使,今後你可以代表我本人與曹錕、吳佩孚等人商談和平、統一等事情。晳子先生,不知這個身份委屈了你沒有?”

楊度忙說:“孫先生如此信賴我,真使我感動。能做孫先生的特使,這是我楊度的光榮,我願以我的下半生為孫先生的革命事業效力。”

“好,就這樣說定了。”孫中山舉舉茶杯,做了一個祝賀的姿勢,“晳子先生,除調停南北合作等事外,我還想委托你做一件事。這件事你一定可以做得很好。”

“什麼事?”

“我想請你寫一部中國通史。你的學問文章是當今所公認的,你研習佛經已經多年了,可以暫時停一下,騰出時間來繼續兩司馬的事業。研究中國的曆史,無論對於學術而言,還是對於現實的革命鬥爭而言,都是極為重要的一件事。由你來做這件事,是最合適的了。”孫中山說到這裏,起身走進客廳左側一間小房子,從裏麵拿出一疊裝訂成冊的書稿來,說,“這是一本新疆遊記,作者名叫謝彬,字曉鍾,是你的同鄉,湖南衡陽人。他用了一年零三個月的時間,在新疆阿爾泰地區進行社會調查,寫了這部三十萬言的大書,送給我看,要我給他作篇序言。我翻看了一下,的確寫得不錯。我們中國尚有不少類似阿爾泰這樣資源豐富而未開發的地方,若都加以開發,中國一定會很快富裕起來。我經常對我們黨內同誌說,有誌之士,應當立心做大事,不可立心做大官。謝曉鍾寫了這部好書,就是做了一件大事,他本人亦可稱之為有誌之士。若你寫出一部中國通史,做的事就比謝曉鍾的事更大了。”

孫中山這番話給楊度很大啟發。早在日本留學時代,梁啟超就說過,一部二十四史,等於帝王將相的家譜,要不得,中國的曆史應該重新寫過。是的,現在有時間了,何不就來做做這件事呢?他從孫中山手裏接過書稿,邊翻邊說:“我早就有寫中國通史的念頭了,經你這一提醒,我想是應該抓緊時間做了。”

孫中山說:“你先翻翻這部書稿,過會兒,我給你介紹一個朋友。”

“誰?”

孫中山微笑著伸出一個手指來:“一個極為優秀的革命家!”

孫中山說完上樓去了。寬敞的客廳裏一時沒有別的客人進來,楊度邊喝茶邊讀《新疆遊記》。

“晳子,我來向你介紹一下。”

楊度正讀得起勁兒,孫中山陪著一個陌生人來到他的身邊。

“這位是北京大學教授、圖書館主任李大釗守常先生。他是中國共產黨的負責人,又是我黨的重要幹部。”

“久仰,久仰!”楊度習慣性地兩手抱拳,說著客套話,注目看著這個被孫中山稱作“優秀革命家”的李大釗:壯實的身軀,寬厚的肩膀,國字形臉上最突出的部分是上唇那一道濃密粗黑的胡須,細長的眼睛上戴著一副白邊鏡片,既寧靜文雅,又銳氣四射。

“楊先生,我對您心儀已久,今日能由孫先生的介紹認識您,真是榮幸。”李大釗的北方土音渾厚溫和,顯示出一種寬闊的胸懷和堅強的自信力。

“不敢當,不敢當。楊某乃負罪之人,蒙孫先生不棄,特從蘇州來上海與老友敘敘舊。能在此見到守常先生,對楊某來說才是榮幸。”

李大釗和孫中山對視一眼,都哈哈大笑起來。

“坐吧,坐吧!”孫中山說,“你們都是豪傑之士,都是我的朋友兼戰友,你們好好聊聊。我還有幾封急信要寫,暫時就不陪了,晚上都在我這裏吃飯,吃西餐。”

李大釗說:“孫先生,您忙您的吧,我陪晳子先生說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