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擊運輸直升機有新的寬視界的縱列式雙座駕駛艙、短塞翼,並在後機身上安裝有有助於卸去飛行中旋翼載荷的同步直升降航。機身結構采用芳綸複合材料,其抗彈性是鋁合金升的10倍,能經受住127毫米口徑槍彈的射擊明發動機沒有機改換,仍采用一台原來的萊康明渦輪軸發動機,功率1400軸馬力。但裝有紅外抑製器,可降低發動機排氣溫度有效地避免“毒刺”一類紅外尋的導彈的攻擊。仍采用半剛性旋翼,兩片槳葉,金屬結構;兩葉尾槳,槳葉為蜂窩結構。
突擊運輸直升機的機身兩側裝有短翼,兩短翼下各有一個武器掛點。位於駕駛餘後座的射擊員可控製兩挺機槍、一門20毫米口徑航炮、兩個27毫米火箭發射巢和4枚“毒刺”導彈。
突擊運輸直升機除其機槍能載運10名士兵外,最突出的特點是機艙後部還設有兩個射擊員座椅。並分別為兩名射擊員各配備有一挺由通用電器公司研製的機槍,口徑為127毫米,轉動方位角220度。裝備後向外力這在直升機上還是首次。正因為如此,才使“突防者”;^機有了全向攻擊能力,從而可實施全向火力支持,這對直升機在突擊和撤退時進行空戰都是有價值的。機艙在不運送士兵時,可載運1759千克重的貨物。
該機還可選裝麥道公司或休斯公司的前視紅外裝置和有激光測距儀的夜視係統,以及外掛貨物吊鉤、副油箱和救援絞車等。
航空電子設備可選用具有成套航空電子設備組件的全顯示器。它包括彩色顯示器和儀表板1駕駛艙前後座各一套。主要有用於飛行和導航的飛行電子塊表顯示器、空速指示器和高度垂直速度指示器。還可選艾胃奧米加遠程導航係統、和無線電台等係統和設奮。
卡-50獲得了直升機的三項世界第一:第一種單座攻擊直升機;第一種共軸式攻擊直升機;第一種采用彈射救生係統投人現役使用的直升機。
單座攻擊直升機
單座殲擊機已經有半個世紀以上的曆史。而在直升機領域中,單座即僅有一名駕駛員的攻擊直升機確是一樁新鮮事兒。隻有一名駕駛員的卡-50的問世掀開了直升機曆史新的一頁。駕駛員不僅要駕駛操縱直升機飛行,還要搜索、跟蹤目標,並發射反坦克導彈實施攻擊。在80年代,美國陸軍曾提出過在輕型直升機計劃中采用單座方案,做過一些試驗和試飛,最終還是放棄了。計劃的產物RAH-66偵察攻擊餅機仍然采用的是綱式雙座布局。
聯卡莫夫設計局從卡-50上馬一開始,就采用單座攻擊直升機方案,主要目的是要較大幅度地減輕機體重量。該局總設計師米哈耶夫認為:如果一個駕駛員能同時勝任駕駛和攻擊任務的話,卡-50就會在與米-28的競爭中獲勝。
卡次直升機蘇軍米-擬在阿富汗戰場的作戰經驗表明,在20~50米低空接近目標時,隻能由駕駛員操縱與導航,在這樣的高度上飛行,射擊員7副駕駛員不可能幫助駕駛員操縱直升機。借助機載自動地圖顯示器,在平地上空35~70米高度飛行時,駕駛員可發現4千米外的目標。在起伏丘陵地上空飛行時,高度升高到100~245米高空,同樣可以發現4千米以外的目標。在這些高度上,駕駛員既完成操縱直升機又完成瞄準目標是毫無困難的。
卡莫夫設計局認為,新攻擊直升機卡-50應采用不同於米-24所使用的作戰戰術,主張對有護航直升機護航的、配合防空火炮和導彈的敵坦克群進攻。為此,它應與偵察直升機一起作戰,或與地麵控製員乂目標識別員一起作戰。
共軸式攻擊直升機
卡莫夫設計局采用共軸式旋翼有40多年沒有失敗的記錄。卡-50是采用兩台渦軸發動機,單台功率1640千瓦,都是來用前蘇聯國內生產的機載電器設備。共軸式布局的主要優如下:
氣動稱,機動在相同發動機的情況下,兩副共軸式旋翼的升力比單旋翼尾槳布局的旋翼升力大12%。共軸式旋翼氣動力對稱性顯然優於單旋翼式,不存在各軸之間互相交連的影響,機動飛行時易於操縱。改變航向時,共軸式直升機很容易保持直升機的飛行高度,這在超低空飛行和飛越障礙物時尤其可貴,對飛行安全有重要意義。
無尾架結構。蘇軍在阿富汗的作戰經驗表明,作戰中損失的蘇軍餅機有30%與尾槳有關。主要是:尾槳的彈傷或異物損傷;承載的尾槳損傷;長距離的尾槳傳動軸係損傷等。共軸式直升機因取消了尾槳,所以不僅和與尾槳有關的損傷,而且也可節省尾槳耗用的功率。
外廓尺寸緊湊。卡-50是可載16枚反坦克導彈的攻擊直升機,卡-50在旋翼轉動時的全長才16米,而米-28,翼直徑就有175米,其機;長度也有1685米,均比卡的全長要長。外廓尺寸小,達識別艦和目視識別特征就小,便於隱蔽;外廓尺寸小,受彈麵就小,戰鬥損傷概率也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