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站立 序言

牛漢林莽劉福春

麵對真實的曆史

這本選集,不想標新立異,也不為這個那個主義或什麼主張,它僅是我們對五十年采的中國詩歌的感受、看法與認知。也算是一家之言吧。

對於這本選集,也許有人會提出不同的看法,甚至對它無法接受,這也是正常的。我們以為,每個不同的選本都應該有所差異,需要說明的是,這個選本,是我們站在今天的立場上,重新閱讀這五十年詩歌的結果,我們所看到的中國當代詩歌就是如此。

曆史和現實告訴我們,如果每一位藝術家、每一位詩人都能以獨立的人格,純正的心靈,真誠而自由地講出自己的主張,我們的藝術就會獲得更大的拓展。

自本世紀以采,中國的詩歌語言方式與傳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1 9 1 9年的"五四"新文學運動到4 0年代末的三十年中,中國新詩已形成了自己的基本品格。自1 9

4 9年後,因特定的曆史演變和境遇,中國新詩隨之開始步入了一個新階段。這個選本,就是麵對1 9 4

9年到現在這一時間段中國新詩的現狀,基於我們的認識而選擇的部分優秀詩歌作品,以它的實際內容表達了我們對這五十年中國新詩的認識。

從大體情況看,這五十年的中國新詩可分為三個組成部分,1949-19 76年;1 9 7

6年到現在;還有台灣詩歌以及海外華人詩歌。凡經曆了這幾十年曆史的詩人,無不深切地體會到,中國詩歌的命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社會政治文化的巨大影響,這三個組成部分無疑也是因此而形成的。

什麼是詩?對於我們這個有著優秀詩歌傳統的國度應該是不成為問題的問題,但近幾十年的曆史的震蕩,它又成為了我們時代每一個詩人必然麵對和不可回避的現實。詩歌曆采是受限於政治社會文化的,近五十年的中國新詩更是如此,這種巨大的社會因素甚至使我們中的不少人迷失於詩外。它使我們的詩歌在某些時期完全淪為了政治的附屬品。我們以為詩歌是一門語言的藝術,不是政治的、不是哲學的、不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它遠遠超越於那些表層的社會問題,它所解決的不是那些實際的與實用的各色各樣的思想問題,而是要創造人的生命內在的精神世界。人類有文字記載的曆史已經曆了幾千年,古往今采多少壯舉,多少悲歌,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業績,多少永遠無法忘懷的傷痛與災難,它不僅僅屬於某一個人,某一個民族,某一個地區,某一個國家或某一段曆史,它們是屬於所有人類的,不僅屬於過去,屬於今天,也屬於未采。因此,真正的詩歌是具有永恒的生命力的,它穿越曆史,如一條永不枯竭的河流,流淌在一代又一代人們的心中。

回首這短短的五十年,由於重大的社會變革伴隨而采的對所有文學與藝術的要求與製約,許多卓有成績的詩人也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改變著他們的詩歌寫作方式,有的甚至慨然擱筆。盡管如此,在新中國成立後的一段時間裏,這種壓力還是在不斷地加強著。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運動直到“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運動,我們的詩歌也遭到了最大的蹂躪與破壞。1

9 5

5年,一位著名的詩人發表了《五四以來新詩發展的輪廓》的長文,第一次把“五四”以來的新詩劃分為相互對立的兩條陣線。從此,中國新詩開始了一個以社會政治判斷詩歌藝術的時期。在此之前的許多詩人已經在寫作上遇到了問題,他們無法再按照自己以住的方法歌唱,新詩自“五四”以來所開拓的藝術經驗也不再適於社會的要求,許多詩人失去了自己,也因此失去了正常的詩歌創作。當我們沉痛回首那一個時期的詩歌作品,我們看到的是許多有創作力的詩人遭到了不應有的批判,我們的詩歌顯得那樣的貧乏和蒼白。政治化與倫理道德化對詩歌的束縛,使我們的詩歌道路變得異常狹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