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運動使一批大詩人失去了寫作的基本權利,五六十年代的詩壇大多被空泛的頌歌與粗淺的戰歌所充斥著,好的詩歌作品寥若晨星。

7

0年代的末期,中國的文化藝術開始有了轉機。在長期的壓抑中聚凝了多年的詩歌的能量開始噴發了出來,它包含著幾代詩人的努力與期待,在那些難以抒發胸懷的時期,許多對人生持有堅定信念的詩人並沒有停止生命的歌唱。

最先被人們關注的是“歸來者詩群”,他們是特指在5

0年代被曆次政治運動所迫害的詩人,他們同更廣義上的藝術的回歸形成了那個時期的一股潮流,走在了社會生活的最前列。他們抒發自已多年來的生命體驗,他們心靈的赤誠與真摯使詩歌綻放出了火焰的光芒。這無疑是一種莊嚴的反叛,是對近幾十年形成的所謂詩的藝術格局的反叛,這無疑是一種再生,是掙脫了藝術為社會意識服務的美好人性的再生。這一批詩人並不僅僅滿足於“文革”結束後,一些老詩人所呼籲的“詩歌必須講真話”這樣本不屬於詩歌藝術的問題,他們以更為深摯強烈的情感與現代智慧寫出了許多讓人心靈震撼的詩篇。

在“歸來者詩群”回歸的同時,還有一批青春的回望者也加入了他們的合唱。與小說界的“傷痕文學”相似,這批更年輕的詩人,以對青春的祭奠與回望,以對現實的提示與鞭笞完成著他們對“歸來”的加入,進一步實現了與中國新詩傳統的回歸。

如果說3 0年代的中國新詩完成了它的第一次飛躍,那麼7 0年代末,8

0年代初衝出地表的“新詩潮運動”無疑是中國新詩的再一次飛躍。“新詩潮運動”是起源於“文革”中期的青年一代的一批思想的先覺者,他們在老一代詩人的經驗之中,開啟了新詩的再一次革命。“新詩潮”人們習慣稱之為“朦朧詩”,這個以貶意出現的名字在新時期裏無疑帶動了一個時代新詩的革命。而後興起的“後新詩潮”使中國的整個8

0年代一直處於不斷變革的湧動之中,這種變革的延續為九十年代新詩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9

0年代以來,中國新詩進入了一個趨於平靜的時期,許多人在講的新詩的衰落,以及拯救詩歌,我們以為都是站在以往的或者說是站在五六十年代的觀念上看現在的詩歌,那種大躍進時代的大眾詩歌、文革時代的小靳莊詩歌、甚至後來的詩歌運動,可以說,那都不是詩歌正常化的年代。而9

0年代的詩歌,在經曆了近些年的,世界上各種各樣的詩歌的借鑒和衝擊之後,我們的詩歌開始進入了一個多遠共生,對抗發展的新時期。詩人不再僅僅用一種方法思維,他不再滿足於對“主義”和“流派”的簡單追求,許多人找到了自己的詩歌之路,我們逐漸擁有了一批趨於成熟的詩歌創作者,他們沿著自己詩歌藝術的道路在艱難而清醒地進行著不懈的努力。我們相信,中國的詩歌不會消亡,它也不需要什麼人拯救,詩歌是不配的,它將永遠伴隨著我們,它是我們精神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具體到台灣詩歌與海外華人詩歌,自5 0年代末開始的台灣現代派詩歌發展到現在,已有四十年的曆史,它比大陸8

0年代新詩潮的湧動早了近三十年。從漢語詩歌的範圍看,無疑它們都是中國現代新詩的組成部分,它的發展也是對中國新詩不可或缺的推進與延伸。

我們的這本五十年詩選,經過認真的研究和廣泛的閱讀, 最終選定了125家共2 4

0首。這就是我們對近五十年中國新詩的認識與見解。半個世紀來,我們的詩歌藝術所經曆的道路是曲折的,當我們回過頭來看,一切已變得十分簡單。我們以為,凡是真正為中國詩歌藝術認真負責的人,都會作出正確的判斷。

2 0 0 0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