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1 / 2)

第二章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人類曆史發展和哲學發展的必然產物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創立的社會前提

1.政治前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確立,無產階級和工人階級的對立。

2.社會科學:古典政治經濟學和空想主義。(曆史唯物主義得以可能)

3.自然科學:十九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細胞學說·能量守恒和轉化的原理以及達爾文的進化論)。(辯證唯物主義成為可能)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創立的理論前提

法國唯物主義和德國古典唯心主義世界觀代表著解決哲學基本問題的兩種對立方向,他們對異性的世界觀的形成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

三·馬克思主義哲學創立的進程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以實踐範疇為核心的完整的理論體係

實踐的觀點規定了馬克思主義哲學解決哲學基本問題的獨特方式,他是唯物論與辯證法的統一·認識論與本體論的統一的基礎。馬克思主義哲學以體現能動性與受動性的統一的時間範疇作為自己理論體係的核心,他也就必須具備革命性與科學性高度統一的理論特征。

一·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首要的基本的觀點

1.馬克思主義哲學區別於其他一切哲學的根本之處,在於它解決哲學基本問題的獨特方式,馬可是主義哲學揚棄了對於經驗概念的這兩種抽象規定,把它改造為能動性與受動性相統一的實踐概念,並與它作為寄出去解決思維與存在的關係問題,使唯物主義獲得了現代的形態。馬克思主義哲學解決哲學基本問題的的物質實踐活動原則,就是一種唯物主義的現實的能動性原則。實踐活動作為人類“在一定的物質·不受他們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條件下能動的表現自己”的活動,是一種人與自然相互作用的客觀的活動本身即構成了一種客觀存在,它是一種性活動。因此,實踐是人與外部自然之間的一種客觀的關係,一種物質性的否定性關係。

2.馬克思主義哲學把實踐理解為一種客觀的活動,一種能動的現實存在,與此同時就克服了就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經驗概念的缺陷。

3.時間作為一種能動的客觀的活動,提供了一種聯通·溝通思維與存在的中介

4.以實踐概念為基礎,唯物論與辯證法這兩種哲學傳統獲得了統一。

5.實踐概念不僅是唯物主義曆史觀的基礎,也應是唯物主義自然觀的基礎,自然過程與曆史過程是密切相連的,馬可是主義哲學運用實踐的觀點,揭示了自然史和人類史的相互製約的關係,從而使自然關於曆史觀統一起來。

6.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認識論與本體論在時間概念的基礎上達成了統一。

7.實踐範疇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最為核心,最為基礎的範疇。隻有在實踐範疇的基礎上,馬克思主義哲學才能超越以往的全部哲學,構成了唯物論與辯證法相統一,自然關於曆史觀相統一本體論與認識論相統一的完整的嚴密的理論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