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物質生產基礎上的社會有機係統
第一節 社會交往與社會有機係統
社會是由人類個體所構成的。人類個體之所以構成社會就在於人類個體之間的相互交往社會就是人們相互交往即交互作用的產物。
一、社會是人類個體之間的交往關係
1.社會是人類存在的必然形式。人具有生物自然屬性:個人是之在的直接關係;人具有社會屬性:文化存在物自為關係。人類作為文化的存在物必然是社會的存在物,即必然以社會的形式而存在。從空間上說:文化的創造必須以一定數量的個人的共同活動為前提。從時間上說:文化的創造是以人類活動的一代一代的積累為基礎上的,因而它是以人類在時間中的延綿為前提的。社會就是由從事文化事業文化創造的共同活動和連續活動的人類個體所組成的。
2.人類文化活動的共同性和連續性表明人類個體之間存在著不可擺脫的相互關係,著就是人們的社會關係。這種以文化為基礎的社會關係,從本質上超越了人類的自然關係。人類存在的主導的本質關係是以文化為基礎的社會關係。人類的自然關係對於作為他的承擔者的人類個體來說是一種自在的直接關係,就其本來狀態而言,它不是個體有意識的建立起來的,而是作為生物體本能按照自然規律自發的發生的。人類的社會關係賴以建立的創造性活動是改造自然的物質生產活動,以及在此基礎上進行的社會交往活動。人類改造自然是人與自然的交往,包括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社會就是人類個體之間的交往關係。
二、社會交往的特征和分層
1.社會交往是人類在與自然進行物質交換即生產勞動的同時所必須進行的活動。人與自然的交往是主客體的交往,人類個體之間的社會交往則是主體間交往和人際交往。人際交往的本質特征可以歸結為自覺性、中介性和客觀性三個方麵。
2.人際之間的社會交往是自覺的、有意識的進行的。人際之間的社會交往是憑借中介進行的,不同於動物個體之間直接的、不假中介的交往活動。人際之間的社會交往是一種客觀的活動。
3.社會交往是在物質上生產實踐的基礎上發生的,是直接或間接同物質生產活動相聯係的,依其同物質生產聯係的密切程度而展現為不同的層麵。這主要有:生產技術的社會交往,經濟的社會交往,政治的社會交往,精神的社會交往。生產技術的社會交往是同生產勞動直接相關的,是在共同的生產勞動中各個個體之間生產技術方麵的交流和協作。經濟是社會交往是同生產勞動關係十分密切的交往形式,它的本質內容是不同的生產資料所有者之間的交換關係。政治的社會交往也是同生產勞動關係較為密切的形式。政治是經濟的集中反映。政治交往直接圍繞著經濟交往的目的來進行,保證經濟目的實現,因而它具有比經濟的交往更高的自覺性。精神的社會交往是較為遠離生產勞動過程的交往形式,它很大程度上超越了直接的生產過程和經濟利益關係,往往把目標放置於那些較為普遍的、恒久的事物之上,精神的社會交往形式主要有宗教、道德、科學、哲學、藝術等等。社會交往的各層麵的劃分是相對的。社會生活是一個整體,各個領域,各個層麵是密切相關的、不可切斷的,因此,各種社會交往也就必然是彼此交錯的。
三、社會交往關係的規範化、製度化
1.各個社會的社會交往關係都植根於物質生產活動,並且構成物質生產活動的社會條件。社會必須在某種相對穩定的狀態下才能保障物質生產活動順利進行,這就要求人們的社會交往活動具有穩定的秩序,要求人們社會交往關係具備穩定的結構。社會交往的秩序和結構,是通過社會交往的規範化、製度化的過程建立的。
2.從可能上說,人際交往的方式或類型是無限的,從現實性上說,社會的物質生產活動在其一定的發展說平上,又隻是需要和隻能允許某些特定的交往方式或類型作為自己的社會形式。
3.與社會交往活動層次相對應,社會交往關係的規範化、製度化也表現為諸種形式,形成社會製度體係的諸多層次。生產技術交往的規範化、製度化,形成某種類型的生產組織、生產製度,技術製度和規範。這類組織、製度、規範是直接適應生產活動的需要而產生的,並直接成了生產力的構成要素。經濟的社會交往製度化形成一定的社會經濟製度,其核心是社會資料的所有製。政治的社會交往製度化形成各種形式的政治、法律製度,以及與之相適應或相伴隨的政治組織與設施。精神的社會交往規範化形成特定的意識形態體係。
四、社會有機係統及其基本係統結構
1.社會作為人類個體之間交往關係的產物,是一個有機係統。有機係統是因其各個部分之間具有內在聯係而相互製約的整體。有機係統的最重要的功能是自我組織、自我調節。一個係統的有機性的程度,取決於它的自組織、自調節的程度及其相應結構的複雜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