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鄭和船隊後裔之謎(3 / 3)

(《明成祖實錄》卷七十八)

三、六月庚戌,上以奉使西洋官軍航海勞苦,且去家日久,其至京者,命禮部引見賜勞,凡七百四十五人,賜鈔五千一百五十錠。

(《明成祖實錄》卷七十八)

四、六月戊午,上以官軍從鄭和自番國還者遠涉難苦,且有勞效,遣內官趙惟善、禮部郎中李誌剛宴勞於太倉。己巳,賞官軍使番還國者人鈔十錠,凡二十萬錠。

(《明成祖實錄》卷七十八)

五、八月乙未,使西洋官軍劉海等十六人回京,人賞鈔百錠,彩幣一表裏。甲寅,禮部兵部議奏下西洋官軍錫蘭山戰功賞例,凡官軍奇功升二級,頭功升一級。

(《明成祖實錄》卷七十八)

六、十月辛醜,命臨江、臨山、觀海、定海、寧波、昌國等衛造海船四十八艘。

(《明成祖實錄》卷七十九)

七、是年滿剌加國王率妻子陪臣五百四十餘人來朝,命中官海壽、禮部郎中黃裳等宴勞有加,帝禦奉天翼賜宴。

(《明史》卷三百二十五《滿剌加傳》)

八、是年蘇門答臘王弟哈利之漢來朝,卒於京,命贈鴻臚火卿。

(《明史》卷三百二十五《滿剌加傳》)

九、是年滿剌加、爪哇、榜葛剌、古裏、柯枝、蘇門答臘、阿魯、彭亨、急蘭丹、南巫裏、暹羅入貢。琉球中山入貢者三。

(《明史》卷六《成祖本紀》)

永樂十年壬辰(1412年)四十二歲。

一、七月丙申,封耶巴乃那為錫蘭山國王。先是錫蘭山國王亞烈苦奈兒以罪被執,上命擇其支屬賢者立之,至是禮部言,詢其國人皆謂耶巴乃那賢,遂遣使賚詔及誥印封之。

(《明成祖實錄》卷八十四、五)

二、九月,浡泥國王遐旺偕其母來朝,明年二月辭歸。

(《明史》卷三百二十五《浡泥傳》)

三、九月庚辰,命浙江、湖廣、江西及鎮江等府衛造海運船百三十艘。

(《明成祖實錄》卷八十四)

四、十一月丙申,遣太監鄭和等賚敕往賜滿剌加、爪哇、蘇門答臘、阿魯、柯枝、古裏、喃渤利、彭亨、急蘭丹、加異勒、忽魯謨斯、比剌、溜山、孫剌諸國錦綺紗羅彩絹等物有差。

(《明成祖實錄》卷八十六)

五、十一月壬寅,命揚州等衛造海風船六十一艘。

(《明成祖實錄》卷八十六)

六、是年鄭和等奏建長樂南山行宮(南山寺),以為官軍祈報之所。(“永樂十年,三寶太監駐軍十洋街,人物輳集如市”)

(《長樂天妃靈應碑記》)

七、是年命中官洪保等往暹羅賜幣。

(《明史》卷三百二十四《暹羅傳》)

八、是年滿剌加國王侄入謝,及辭歸,命中官甘泉偕往。

(《明史》卷三百二十五《滿剌加傳》)

九、是年遣使封柯枝國鎮山,禦製碑文,勒石其上。

(《明史》卷三百二十六《柯枝傳》)

十、是年浡泥、占城、滿剌加、榜葛剌、蘇門答臘、南渤利、琉球山南入貢。

(《明史》卷六《成祖本紀》)

永樂十一年癸巳(1413年)四十三歲。

一、二月甲子,帝幸北京。

二、四月,鄭和奉敕差往西域天方國,道出陝西,求所以通譯回語,可佐通信者,乃得西安羊市大清真寺掌教哈三。

(《西安羊寺大清真寺嘉慶二年重修清淨寺記》)

三、十月辛醜,命江西、湖廣、浙江及鎮江等府衛改造海風船六十三艘。

(《明成祖實錄》卷八十九)

四、是年鄭和等重修長樂南山三峰塔寺。

(《圖書集成·職方典》)

五、是年滿剌加、占城、爪哇西王入貢。琉球中山入貢者四。琉球山南入貢者再。

(《明史》卷六《成祖本紀》)

永樂十二年甲午(1414年)四十四歲。

一、鄭和等第四次出使西洋諸國。

二、是年滿剌加王子母幹撒於的兒沙來朝,告其父訃,即命襲封賜金幣。

(《明史》卷三百二十五《滿剌加傳》)

三、是年榜葛剌王遣使貢麒麟,禮部請上表賀,楊士奇作西夷貢麒早朝應製詩。

(《殊域周谘錄》卷十一《榜葛剌》)

四、是年彭亨入貢,真臘進金縷衣,琉球中山王貢馬。

(《明史》卷七《成祖本紀》)

永樂十三年乙未(1415年)四十五歲。

一、三月庚申,命都督同知督造海船。

(《明成祖實錄》卷九十六)

二、七月癸卯,鄭和等第四次奉使西洋等國還。九月壬寅,鄭和獻所獲蘇門答臘賊首蘇幹剌等於行在。兵部尚書方賓言蘇幹剌大逆不道,宣付法司正其罪,遂命刑部按法誅之。

(《明成祖實錄》卷九十七)

三、七月,帝欲通榜葛剌諸國,複命侯顯率舟師以行,其王佛丁遣使貢麒麟及諸方物,帝大悅,錫予有差。

(《明史》卷三百四《侯顯傳》)

四、十一月癸巳,升千戶徐政、汪海為府右軍右衛指揮僉事,小旗張通為鎮衣衛指揮僉事,以使西洋有功也。

(《明成祖實錄》卷九十九)

五、是年麻剌(即麻林)獻麒麟,儒臣金幼孜上瑞應讚。

(《殊域周谘錄》卷九《麻剌》)

六、是年琉球山南、山北、爪哇西王、占城、古裏、柯枝、南浡利、甘巴裏、滿剌加、忽魯謨斯、蘇門答臘入貢。琉球中山入貢者再。

(《明史》卷七《成祖本紀》)

永樂十四年丙申(1416年)四十六歲。

一、四月初六日,禦製弘仁普濟天妃宮碑,建於南京天妃宮內。

二、九月戊申,車駕發北京。癸未,還自北京,謁孝陵。

(《明通鑒》卷十六)

三、九月丁酉,命錦衣衛故千戶楊真子榮襲升本衛指揮僉事。先是真從太監鄭和使西洋,至錫蘭山卒,及是錄其功,故升用其子雲。

(《明成祖實錄》卷一百二)

四、十一月,帝自北京還,遷都意決,工部請擇日營建。

(《明通鑒》卷十六)

五、十一月、會稽馬歡撰《瀛涯勝覽》成。

(《瀛涯勝覽·序》)

六、十二月丁卯,古裏、爪哇、滿剌加、占城、錫蘭山、木骨都束、溜山、南浡利、不剌哇、阿丹、蘇門答臘、麻林剌撒、忽魯謨斯、柯枝、南巫裏、沙裏灣泥、彭亨、諸國及舊港宣慰司使臣辭還,悉賜文綺襲衣,遣中官鄭和等賚敕及錦綺紗羅彩絹等物偕往賜各國。仍賜柯枝國王可亦裏印誥,並封其國中之山為鎮國山,上親製碑文賜之。

(《明成祖實錄》卷一百三)

七、是年暹羅王子三賴波羅摩剌劄的賴遣使告父喪,命中官郭文往祭,別遣官賚詔封其子為王,賜以素錦素羅。

(《明史》卷三百二十四《暹羅傳》)

八、是年占城、古裏、爪哇、滿剌加、蘇門答臘、南巫裏、浡泥、彭亨錫蘭山、溜山、南浡利、阿丹、麻林、忽魯謨斯、柯枝入貢。琉球中山入貢者再。

(《明史》卷七《成祖本紀》)

永樂十五年丁酉(1417年)四十七歲。

一、是年鄭和等第五次奉使西洋諸國。

(《長樂天妃靈應碑記》)

二、五月十六日,鄭和行香於泉州靈山,勒石記之。

三、六月,中官張謙使西洋還,敗倭寇於金山衛,捕數十人,械至京師。

(《明通鑒》卷十六)

四、九月,遣太監張謙賚敕往諭古麻剌朗國王幹剌義亦郭奔並賜之絨綿紵絲紗羅。

(《明成祖實錄》卷一百七)

五、是年蘇祿國東王西王峒王並率其家屬頭目三百四十餘人浮海朝貢,禮之若滿剌加,並封為國王。東王次德州,卒於會同館,諡曰恭定。

(《明史》卷三百二十五《蘇祿傳》)

六、是年西洋瑣裏、蘇祿東西峒王來朝。琉球中山、山南、真臘、浡泥、占城、暹羅入貢。

(《明史》卷七《成祖本紀》)

永樂十六年戊戌(1418年)四十八歲。

一、鄭和第五次出使西洋諸國。

二、是年占城遣其孫舍那挫來朝,命中官林貴、行人倪俊送歸,有賜。

(《明史》卷三百二十四《占城傳》)

三、是年占城國王遣使貢瑞象,翰林儒臣金幼孜作賦獻,以表聖應。

(《殊域周谘錄》卷七《占城》)

四、是年暹羅、占城、爪哇、蘇門答臘、滿剌加、南浡利入貢,琉球中山入貢再。

(《明史》卷七《成祖本紀》)

永樂十七年己亥(1419年)四十九歲。

一、七月戊午,官軍自西洋還。上諭行在禮部臣曰:“將士涉曆海洋逾十數萬裏,經數十國,蓋亦勞矣。宜賞勞之”。於是都指揮人賞鈔二十錠,指揮人十八錠,千百戶衛所鎮撫人十六錠,火長人等人十五錠,旗軍人等人十三錠。

(《明成祖實錄》卷二百一十四)

二、九月乙卯,造寶船四十一艘。

(《明成祖實錄》卷一百一十四)

三、九月甲寅,重建天妃宮於南京鳳儀門外。

(《明成祖實錄》卷二百一十四)

四、是年命中官楊敏等護送暹羅使臣歸國。

(《明史》卷三百二十四《暹羅傳》)

五、是年忽魯謨斯酋長獻方物及駝鳥,儒臣金幼孜作賦獻上。

(《殊域周谘錄》卷九《忽魯謨斯》)

六、是年真臘、占城、阿魯、南浡利、蘇門答臘、滿剌加入貢。琉球中山入貢者四。

(《明史》卷七《成祖本紀》)

永樂十八年庚子(1420年)五十歲。

一、五月辛未,命行在兵部:凡使西洋忽魯謨斯等國回還官旗二次至四次者,俱陞一級。於是陞龍江左衛指揮使朱真為大寧都指揮僉事,掌龍江左衛事水軍右見指揮使唐敬為都指揮僉事。餘陞如例。

(《明成祖實錄》卷一百一十七)

二、九月己巳,定都北京,欽天監奏明年正旦吉,宣禦新殿。

(《明通鑒》卷十七)

三、九月乙亥,設大通關提舉司,置官如南京龍江提舉司,專造舟艦。

(《明成祖實錄》卷一百一十七)

四、十一月戊辰,以遷都北京詔天下。十二月己未,皇太子太孫至京師。

(《明通鑒》卷十七)

五、是年古麻剌朗王來朝。暹羅、占城、爪哇、滿剌加、蘇門答臘、蘇祿西王入貢。

(《明史》卷七《成祖本紀》)

永樂十九年辛醜(1421年)五十一歲。

一、正月癸巳,忽魯謨斯等十六國使臣還,命鄭和等第六次奉使西洋諸國。

(《明成祖實錄》卷一百一十九)

二、四月,翰林院侍讀李時勉上書條時務十五事。帝建都北京,方招徠遠人,而時勉極言營建之非,及遠國入貢人不宜使群居輦下,忤上意。

(《明通鑒》卷十七)

三、四月乙巳,詔曰……下番一應買辦物件並鑄造銅錢買辦麝香生銅荒絲等物皆停止。往諸番國寶船及迤西迤北等處買馬等項暫行停止。

(《明成祖實錄》卷一百二十)

四、是年忽魯謨斯、阿丹、祖法兒、剌撒、不剌哇、木骨都束、古裏、柯枝、加異勒、錫蘭山、溜山、渤利、蘇門答臘、阿魯、滿剌加、甘巴裏、蘇祿、榜葛剌、浡泥、古麻剌朗王入貢。暹羅入貢者再。

(《明史》卷七《成祖本紀》)

永樂二十年壬寅(1422年)五十二歲。

一、八月壬寅,中官鄭和等使諸番國還。暹羅、蘇門答臘、阿丹等國悉遣使隨和貢方物。

(《明成祖實錄》卷一百二十三)

二、是年暹羅、蘇門答臘、阿丹等國遣使隨貢方物。占城、琉球中山、爪哇入貢。

(《明史》卷七《成祖本紀》)

永樂二十一年癸卯(1423年)五十三歲。

一、七月戊戌,時諸番貢使鹹集闕下,群臣上表稱賀。

(《明通鑒》卷十七)

二、初禮部左侍郎胡濙於永樂十七年複出巡江浙湖湘諸府,是年還朝。濙悉以所聞對。先濙未至,傳言建文帝蹈海去,帝分遣內臣鄭和數輩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釋。

(《明史》卷一百六十九《胡濙傳》)

三、九月壬午,江陰等衛都督指揮僉事周鼎等九十三人,奉使榜葛剌等國回。

(《明成祖實錄》卷一百二十七)

四、是年錫蘭山王來朝,又遣使入貢。占城、古裏、忽魯謨斯、阿丹、祖法兒、剌撒、不剌哇、木骨都束、柯枝、加異勒、溜山、南浡利、蘇門答臘、阿魯、滿剌加、榜葛剌、琉球中山入貢。

(《明史》卷七《成祖本紀》)

永樂二十二年甲辰(1424年)五十四歲。

一、正月甲辰,舊港故宣慰使施進卿之子濟孫遣使丘彥成請襲父職,並言舊印為火所燬。上命濟孫襲宣慰使,賜紗帽給花命帶金織文綺襲衣銀印,令中官鄭和賚往給之。

(《明成祖實錄》卷一百二十八)

二、辛卯,帝崩,年六十有五。八月甲辰,遺詔至京師,皇太子即日遣太孫迎喪於開平。

(《明通鑒》卷十八)

三、八月丁巳,命駙馬都尉沐所掌南京後軍都督府事,命太監王貴通率下番官軍赴南京鎮守。

(《明仁宗實錄》卷一上)

四、八月丁巳,以嗣位遣英國公張輔告天地……下西洋諸番國寶船,悉皆停止。如已在福建太倉等處安泊者,俱回南京,將帶去貨物仍於內府該庫交收。諸番國有進貢使臣當回去者,隻量撥人船護送前去。原差去內外官員速皆回京,民梢人等各放寧家。各處修造下番海船,悉皆停止,其采辦鐵力木隻依洪武中例,餘悉停罷。但是買辦下番一應物件,並鑄造銅錢買辦麝香生銅荒絲等物,除見買在官者於所在官庫交收,其未買者悉皆停止……敷告天下,鹹使聞知。

(《明仁宗實錄》卷一上)

五、是年琉球、占城、古麻剌朗、滿剌加、蘇祿入貢。

(《明史》卷八《仁宗本紀》)

明仁宗洪熙元年乙巳(1425年)五十五歲。

一、二月戊申,命太監鄭和領下番官軍守南京,於內則與內官王景弘、朱卜花、唐觀保協同管事;遇外有事,同襄城伯李隆、駙馬都尉沐聽商議的當,然後施行。

(《明仁宗實錄》卷七上)

二、五月庚辰,帝崩於欽安殿,年四十八。

(《明通鑒》卷十八)

三、六月辛亥,敕邊將及南京等處嚴守備……凡事同守備太監鄭和、王景弘計議。

(《明宣宗實錄》卷二)

四、六月甲寅,襄城伯李隆言:外衛官軍自番國還者,俱留南京聽用,而月糧未支。上曰:“彼涉海遠還,備曆艱險,安可無糧?其即按月給之,就留操備。”

(《明宣宗實錄》卷二)

五、六月丁卯,行在工部尚書吳中奏營建山陵人力不敷,請於南京海船廠及附近江北府衛起旗軍工匠一十一萬八千協助,從之。

(《明宣宗實錄》卷二)

六、是年占城、琉球中山、爪哇、浡泥入貢。

(《明史》卷九《宣宗本紀》)

明宣宗宣德元年丙午(1426年)五十六歲。

一、鄭和領下番官軍守備南京。

二、二月壬辰,南京守備太監鄭和等奏:天地壇大祀殿並門廊齋宮及山川壇殿廊廚庫俱已朽弊,請加修理。上諭行在工部尚書吳中等曰:祀神國之大事,其嗣宇皆當完固,況山川壇、郊壇尤重,其令南京工部發匠修葺。

(《明宣宗實錄》卷十四)

三、是年遣行人黃原昌往占城頒正朔。

(《明史》卷三百二十四《占城傳》)

四、是年爪哇、暹羅、琉球、蘇門答臘、滿剌加入貢。

(《明史》卷九《宣宗本紀》)

宣德二年丁未(1427年)五十七歲。

一、鄭和領下番官軍守備南京。

二、是年爪哇、占城、暹羅、琉球入貢。

(《明史》卷九《宣宗本紀》)

三、八月庚寅,命南京守備太監鄭和、王景弘等以內府見貯大絹十萬匹、棉錦二十二萬匹,令戶部遣官運赴北京。

(《明宣宗實錄》卷四十六)

四、是年占城、暹羅、爪哇、琉球、安南入貢。

(《明史》卷九《宣宗本紀》)

宣德三年戊申(1428年)五十八歲。

一、鄭和領下番官軍守備南京。

二、三月十一日敕鄭和等提督修築南京大報恩寺。

宣德四年己酉(1429年)五十九歲。

一、鄭和領下番官軍守備南京。

二、是年爪哇、占城、琉球、榜葛剌入貢。

(《明史》卷九《宣宗本紀》)

宣德五年庚戌(1430年)六十歲。

一、正月,戶部尚書夏原吉卒。仁宗曾因原吉之請,罷停下洋寶船,至是原吉卒,於是再詔下西洋。

二、六月戊寅,遣太監鄭和等齎詔往諭諸番國。

(《明宣宗實錄》卷六十七)

三、是年占城、琉球、爪哇入貢。

(《明史》卷九《宣宗本紀》)

宣德六年辛亥(1431年)六十一歲。

一、正月,鄭和等刊勒《通番事跡碑》於太倉劉家港天妃宮。

二、二月壬寅,滿剌加國頭目巫寶赤納等至京言,國王欲躬來朝貢,但為暹羅國王所阻。暹羅素欲侵害本國,欲奏無能書者。令王令臣三人潛附蘇門答臘貢使舟來京,乞朝廷遣人諭暹羅王無肆侵淩,不勝感懇之至。上命行在禮部賜巫寶赤納等遣附太監鄭和舟還國,令和賚敕諭暹羅國王。

(《明宣宗實錄》卷七十六)

三、十一月,鄭和等刊立《天妃之神靈應碑》於長樂南山寺。

四、是年占城、琉球、蘇門答臘入貢。

(《明史》卷九《宣宗本紀》)

宣德七年壬子(1432年)六十二歲。

一、鄭和等第七次出使西洋諸國。

二、是年占城、爪哇、琉球入貢。

(《明史》卷九《宣宗本紀》)

宣德八年癸醜(1433年)六十三歲。

一、是年鄭和等第七次奉使西洋諸國還。

二、是年暹羅、占城、琉球、安南、滿剌加、天方、蘇門答臘、古裏、柯枝、阿丹、錫蘭山、佐法兒、甘巴裏、加異勒、忽魯謨斯入貢。

(《明史》卷九《宣宗本紀》)

宣德九年甲寅(1434年)六十四歲。

一、鄭和領下番官軍守備南京。

二、鞏珍撰《西洋番國誌》成。錢曾《讀書敏求記》:“永樂初,敕遣中外重臣循西海諸國。宣宗嗣位,複命正使太監鄭和、王景弘等往海外遍諭諸番。時金陵鞏珍從事總製之幕,往還三年,所至番邦二十餘處,在處詢訪,紀錄無遺。宣德九年,編次成集。予觀其序事詳核,行文贍雅,非若《星槎勝覽》等書之影略成編者。”

(《讀書敏求記·西洋番國誌條》)

三、十二月甲戌,敕行在工部及南京守備襄城伯李隆、太監王景弘等……(按:此處所諭南京守備太監隻有王景弘而無鄭和,此無前例,或時鄭和病重乃至去世。)

四、是年暹羅、占城、琉球、蘇門答臘入貢。

(《明史》卷九《宣宗本紀》)

宣德十年乙卯(1435年)六十五歲。

一、乙亥,帝崩於乾清宮,年三十有八。詔以明年為正統元年。

(《明通鑒》卷二十一)

二、是年琉球中山、暹羅、占城、安南、滿剌加入貢。

(《明史》卷十《英宗前紀》)

三、是年鄭和卒。按和之卒年,雖不見於史,然以情勢推之,當在是年:甲戌命罷采買營造諸使隻敕南京守備襄城伯李隆、太監王景弘而無鄭和。因和之卒,南京守備乏人,以黃福參讚南京機務。因和之卒,司禮監出缺,以王振為司禮監太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