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1 / 1)

中國人喜歡用“春天”來形容政治上出現的好氣候,1984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又一個春天。

這一年的10月,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製改革的決定》頒布了。《決定》的第六部分中有句話:“城市政府應該集中力量做好城市的規劃、建設和管理,加強各種公用設施的建設,進行環境的綜合整治……”在洋洋數萬言的《決定》中,岩流竟然被上麵這段話給震動了。他在下麵劃了一杠又一杠,激動難安。他感到環保的春天來到了!多少年來,他苦於政治上沒有動力,沒有“尚方寶劍”。現在好了,“尚方寶劍”有了,可以揮開膀子幹了!岩流深知,在中國要辦成一件事,沒有“尚方寶劍”不行!他抓住《決定》中的那段話大講特講。

國家環保局測定:全國32個城市(直轄市、省會和旅遊城市)隻有海口一個城市的大氣中汙染物沒有超標,其餘全部為世界衛生組織規定標準值的11~17倍。首都北京為大氣汙染之最,居然超過進口測汙儀表最高刻度。聯合國環境署驚呼:由於大氣汙染,工業粉塵的覆蓋,中國的本溪市已從衛星圖片上消失。本溪人大聲疾呼:“誰能治理本溪的環境汙染,我們就選誰當市長!”

全國三分之二的城市陷入垃圾重圍。455萬噸工業固體廢物包圍著北京,占去了北京190萬平方米的土地,衛星上已看到北京三環路、四環路之間7900畝的垃圾山。

麵對中國城市環境嚴重汙染的現狀,1985年5月,《中國環境管理》雜誌率先在廈門召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研究會”。作為該雜誌總編的岩流,從全國各地邀來了20多名環境專家和學者。會上,岩流慷慨激昂:“我們過去夢寐以求解決環境問題,沒路可走,現在中央指出了路,我們應該利用《決定》大做文章!我們應該立即搭上這班車,倘若我們再不參與,錯過這個時機,這將是我們環保戰士的罪過……”

廈門會散,岩流回到北京,正值中國環境管理經濟與法學學會在京召開年會,研究年度科研計劃。作為該會常務理事的岩流提出了“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研究”課題,並要求親自擔任該課題的研究。學會同意了他的要求,國家環保局支持這個課題,撥款2萬元。岩流身負重任,到汙染十分嚴重的吉林市蹲點。一年後,國務院在洛陽召開全國城市環保會議,岩流奉命三下洛陽進行籌備。會後他編導並親自撰寫解說詞的電影紀錄片《城市的曙光》記下了這次曆史性的轉折。

次年,“吉林市城市環境綜合整治”課題獲吉林省科研成果二等獎,1988年,該課題獲國家科研進步三等獎。隨著吉林市和第二鬆花江汙染的被治理,岩流一篇接一篇的關於環境研究的理論文章相繼問世:《中國環境保護麵臨著曆史性的大變革》《實行綜合整治環境的總政策使中國的經濟與環境逐步走向協調發展軌道》《論綜合整治環境的戰略思想及其理論基礎》《論中國環境管理麵臨的大趨勢》……

僅僅3年時間,岩流接連發表了十幾萬字的理論文章。一個忠誠於中國環境保護事業、真誠維護我們這顆行星的戰士的心聲在這散發著墨香的文字中呐喊著、深思著,聲聲呼喚民族文明的複興。岩流在建樹中國環境理論上真誠地貢獻著他的心智。

1988年6月,國家環保局局長曲格平去英國考察,臨行之前,岩流匆匆將一份《城市環境綜合整治考核辦法》交給這位中國環境保護的創業人,他希望能得到這位忠誠的戰士的首肯。曲格平認真看完此件,然後將它批給國家環保局政策法規司副司長胡寶林:“老岩這個材料有自己的觀點,這是個很有思路的東西,帶有方向性,讓他再好好整整。”

兩個月後,國務院《關於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的決定》頒布了。

1989年1月,國務院又鄭重頒布了《關於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的決定》。

北京,七省市環境管理會議上,曲格平說:“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的考核辦法已出台了,你們盡量去做,不完善的大家補充。這個設計的最初發明者在這兒!”

曲格平指著坐在他旁邊的岩流。至此,中國的省長和市長們的環境意識以及他們對環境質量的負責製便不再是空中樓閣。城市環境管理的優劣將納入他們的政績考核以及由此而產生的獎罰和任免,使他們在抓經濟建設的同時,不得不去考慮怎樣在環境方麵為老百姓紮紮實實辦幾件事,不得不去考慮怎樣為維護地球的安全盡一些責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