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政策資源:人民獲得福祉的第一資源(2 / 2)

鄖縣通過多年的發展,中心城區人口現已達到13萬人,“兩岸三鎮”的城市總體規劃實施後,城市人口規模可以擴大到25萬人左右,融入十堰城區後,十堰城區人口總量立即接近100萬人;這從地域上講也意味著十堰市投入了漢江的懷抱。丹江大壩加高蓄水後,鄖縣城區周圍的水域麵積將達到60多萬畝,比目前縣城的整個規劃區麵積還大一倍,形成一個非常壯觀的大湖麵,鄖縣將成為一個風景如畫的濱江城市。如果將鄖縣整體納入十堰城區的經濟圈和新的城區板塊,漢江也就自然成為了十堰城區的內河,十堰就是真正意義上的“濱江城市”,十堰市建設山水園林城市的夢想也就立即可以實現。襄樊市納入襄陽縣、宜昌市納入宜昌縣,發展城市空間,走的就是這樣一條路;

鄖縣曆史悠久,古號“岩疆”,夏屬“古麇”,漢置錫縣,晉立鄖鄉,元改鄖縣,自明成化十二年至1969年的500多年間,一直是鄖陽州(府)所在地,悠久的曆史,造就了燦爛的漢水文化。堪稱“國寶”的遠古“鄖縣人”顱骨化石在這裏出土,具有重大科研價值的白堊紀恐龍蛋化石群在這裏發掘,唐濮王家族墓葬群在這裏發現,新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青龍泉遺址,春秋戰國時期水利工程伍子胥堰,漢代韓家洲古戰場,明朝古建築文廟大成殿,以及震驚考古界、2007年被譽為“一部完整的中國通史”的遼瓦店子夏商遺址……眾多的文物和曆史遺跡,充分證實了鄖縣是人類的發祥地,恐龍的故鄉和漢水文化的搖籃。將鄖縣整體融入十堰城區後,這些人文資源和曆史文化將自然轉嫁給十堰市,十堰市可直接接收“老鄖陽府”遺留下的巨大的無形資產,從而加重十堰的曆史厚度,建設十堰人文大市。

執政的決策層們看到了這些,研究了這些,報告了這些。於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富市惠民決策已處在誕生前的商酌和喜悅之中。

什麼叫執政大道?什麼叫執政能力?筆者注意到著名作家王宏甲曾經提出的一個理念:政策資源是第一資源。執政者們與時倶進創造的政策資源,是人民獲得利益的最大資源。

此刻,我們讚歎陳天會們為政的優秀品格,更有興趣探尋他們的執政大道、執政能力,以及他們帶領十堰人民奔發展謀幸福的政治智慧、意誌和決心。

無疑,“五大對接”是一個史無前例的政策資源,這一政策資源將給犧牲、奉獻太多太多的鄖陽人民,帶來意想不到的福祉;也為厚重、燦爛、渺遠的鄖陽曆史文化,挽住了被丟失、被遺忘的命運。

魅力十堰,打造區域性中心城市和中國人的後花園指日可待!

(與善清合作)

(2009年7月27日寫於北京建西苑,2009年8月11日《十堰日報》全文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