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六七十年代的台灣政黨政治(5)(1 / 3)

借雜誌搭成的平台,黨外的力量得以結合,政治素質得到提高。他們也通過學習競選,逐漸了解了謀取政治地位的方法,黨外勢力逐步壯大。1969年11月15日,在台北市議員的競選中,康寧祥出人意料地當選;在12月的“中央民意代表”補選中,已擔任過兩屆台北市議員的黃信介,在康寧祥等人有力的助選下,當選為“終身立法委員”。康寧祥迅速成為政壇明星,在1972年的增額“中央民意代表”的選舉中,在台北市以最高票當選“立法委員”。在這一年,在“中央”和地方的選舉中,黨外人士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在思想傳播和競選參政兩條路線上,在野勢力的不斷聚集,“黨外勢力”最終形成氣候。

1977年11月台灣地方選舉,這次選舉要選出五項地方公職人員,即鄉鎮長、縣市長、縣市議會議員、省議會議員及台北市議會議員。雖台灣實行地方選舉製度已有時日,但以往多為國民黨包辦,而此番選舉由於黨外勢力的形成,使選舉有了“競選”的味道。台灣各地競選的氣氛不斷升溫。有著地方背景的黨外候選人以地方利益保護者的身份出現。在這次選舉中,選民的投票率極高。據台灣新聞機構報道,台北市的投票率達到70.56%,總體達到80%以上。黨外勢力因此獲得突破。以縣市長競選為例,提名縣市長候選人的黨外人士共有5人:桃園縣,許信良;台中市,曾文坡;台南市,蘇南城;高雄市,洪照男;高雄縣,黃友仁。5人當中竟有4人當選。在77席的省議員之中,黨外人士占21席,獲選票逾30%,創黨外選舉新紀錄。在黨外勢力的參與和支持下,在桃園還爆發了群眾反對國民黨選舉舞弊的“中壢事件”。這次事件,是黨外勢力向國民黨當局的一次挑戰,是黨外勢力崛起的關鍵。

在1977年選舉獲勝的鼓舞下,黨外勢力迅速發展,其政治活動也進一步升級。在1978年的“增額國代”、“增額立委”與“增額監委”選舉中,黨外人士首次組成全島性的“黨外助選團”,並提出“中央民意代表全麵改選”、“省、市長直接民選”、“開放報紙雜誌”、“參政自由化、開放黨禁”、“解除戒嚴令”、“反對省藉和語言歧視”等“十二大政見”,作為黨外候選人的共同政見。餘登發、黃歎興、黃信介、康寧祥、張俊宏、許信良、蘇免凡(蘇慶黎)及王拓等60多位黨外人士還發表“國是聲明”,提出政治、經濟和關於“台灣前途”的一係列主張,並決定在台北召開“黨外人士國是會議”。這一係列舉動充分表明黨外勢力的迅速發展。

(二)“美麗鳥事件”與開放“黨禁”的呼聲

黨外勢力迅速發展的同時,他們還恢複了報刊的創辦,不久即發生了“美麗島事件”。“美麗島事件”又稱“高雄事件”。《美麗島》是一份政治性的雜誌,1979年9月由“黨外”人士在台北創辦,雜誌的發行量達15萬冊。《美麗島》出版後,一改過去“國民黨有組織無群眾,黨外有群眾無組織”的局麵,儼然形成一個“沒有黨名的黨”。在《美麗島》雜誌旗幟下,聚集了一批有影響的黨外人士。包括擔任發行人的黃信介、社長許信良、總經理施明德、副社長黃天福與呂透蓮、總編輯張俊宏等。雜誌以社務委員會的形式組成,其言論激烈,聲勢浩大,僅社務委員就達70多人,網羅了全台各地的黨外人物。該雜誌在台灣各大城市分別設立了分社或辦事處、服務處,開辟言論陣地,聯絡與爭取群眾,擴大影響。它掀起了《自由中國》雜誌結束以來,黨外運動的第二次高潮。他們通過發表文章抨擊國民黨的專製統治和政治體製,提出“解除戒嚴”、“開放黨禁”等一係列政治要求,舉辦群眾性集會、演講、遊行活動,形成了“美麗島政團”,具有政黨雛形。至此,黨外勢力發展到了新的時期。

台灣當局對《美麗島》的創辦大為光火,欲除之而後快,終於釀成1979年的“高雄事件”。1979年12月初,《美麗島》雜誌社高雄服務處為紀念“國際人權日”向台灣當局有關部門申請在高雄舉行為數3萬人的集會遊行,申請被台灣當局駁回,黃信介等人認為“和平已經絕望”,表示絕對不屈服。他們通過宣傳機器大造輿論,向台灣當局挑戰。

盡管當局禁止,但高雄服務處據理力爭,在變更集會地點的申請被駁回後,於是決定不管當局是何態度,紀念會照常舉行。12月9日,國民黨當局宣布自12月10日提前實施“冬防”,取締任何群眾性集會。不久,《美麗島》高雄服務處被警察包圍,服務處的宣傳車強行上街。但很快被警察攔截,搶走設備,打傷《美麗島》的工作人員姚國建、邱勝雄。12月10日中午,高雄憲兵司令部、岡山保安總隊、高雄警察局等單位,分別在高雄市區擺開陣勢,進行所謂“冬防演習”。當天下午進行交通管製,全麵戒嚴。“人權紀念會”會場也被警察封鎖。下午5點,從屏東、嘉義、台南、台北來的200多個黨外人士陸續抵達《美麗島》雜誌社服務處。門口聚集了五六百人,雜誌社的宣傳車不斷廣播,聲稱集會照常進行。集合後每人手持火把,舉著寫有“慶祝世界人權節”、“美麗島——台灣民主運動的雜誌”的標語牌,配帶《美麗島》標誌的紅、綠、黃三色環帶前往。集會的群眾大約有幾萬人。當局調集了大批軍警,實行交通管製。晚7時,黃信介、姚嘉文等先後登台演講,要求當局“開放報禁,取消戒嚴令”。與會者呼出了“打倒特務統治”、“反對國民黨專政”、“爭取人權”等口號。集會後群眾開始遊行,隊伍行至《美麗島》雜誌服務處對麵的大益飯店,軍警施放催淚瓦斯進行鎮壓,遊行人員則手持木棍、石頭還擊。至次日淩晨2時30分才恢複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