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戰的滿載而歸和民調支持率的大幅上升,使得民進黨當局處於兩難的被動地位。由在野黨談回來的東西,執行,功在別人;不執行,選民壓力太大,而這些選民不少還是民進黨的基本選民。如果長期置這些選民的意願於不顧,民進黨就要麵臨被“去政府化”的危險。如果對“開放農產品”、“三通”等有利於台灣民眾的舉措拒不理睬,不僅會失去民眾,也會失去難得的改變兩岸曆史的機會。如果當局被迫後退,順從民意,又將會引來極端“台獨”勢力的不滿,甚至造成民進黨的再次分裂。蘇貞昌在連戰返台後公布的一項民進黨進行的民調顯示,在連戰訪問大陸並和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會談後,民進黨的支持率大跌,引爆黨內對陳水扁的不滿,認為他對連戰“登陸”的態度先批判後許可,導致支持民眾在5月14日的“國代”選舉前大量流失。而當時陳水扁剛結束對南太平洋的“訪問”返台,便立即召開黨政高層會議為自己辯護,指責黨內不團結、“雜音”太多,更在會上難掩怒容地要求“操盤的多注意一點”。陳水扁的指責令蘇貞昌心情頗為沮喪,陳、蘇矛盾顯露。不少“立委”替蘇貞昌抱不平叫屈,部分“立委”更批評陳水扁“倒果為因”,指陳水扁太以自我為中心,隻會讓黨內努力輔選人士寒心。
連戰成功訪問大陸後,兩岸間日益緊張的氣氛得到明顯緩和,麵臨新的發展局麵。李登輝執政後期,兩岸僵持對立、持續緊張。尤其是陳水扁時期,兩岸關係被推到了戰爭邊緣。連戰訪問大陸,國共兩黨坦誠交換意見,求同存異,無疑有利於兩岸緊張氣氛的緩和,增進了兩岸的良性互動,為未來兩岸關係注入新的動力。
三、“胡宋會”與“六項共識”
在連戰訪問大陸剛剛結束,於5月3日返回台灣的第三天,即2005年5月5日,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即率訪問團,赴大陸的西安、南京、上海、長沙、北京等地,同樣進行了長達7天的參觀訪問。5月12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率領的大陸訪問團一行,雙方在會談中就兩岸問題形成了“六項共識”。這些“共識”分別是:
第一,促進在“九二共識”基礎上盡速恢複兩岸平等談判,1992年兩岸達成的共識應受到尊重(1992年10月,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和台灣海峽交流基金會在香港進行的工作性商談中,雙方就如何表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各自做出表述。海基會表述——“在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雙方雖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海協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統一,但在海峽兩岸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含義”)。在前述兩岸各自表明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即“九二共識”(“兩岸一中”)的基礎上,盡速恢複兩岸平等協商談判,相互尊重,求同存異,務實解決兩岸共同關心的重大議題。
第二,共同反對“台獨”。“台獨”主張傷害兩岸情感,不利於發展兩岸和平互利的關係,雙方對任何推動“正名”“公投”“製憲”等破壞台海和平的活動均堅決反對。希望台灣當局領導人切實履行“四不一沒有”的承諾。隻要台灣沒有朝向“台獨”發展的任何可能性,將能有效避免台海軍事衝突。
第三,推動結束兩岸敵對狀態,促進和平架構。建議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製,共同維護台海和平與安全,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
第四,加強兩岸經貿交流,促進建立穩定的兩岸經貿合作機製。推動兩岸實質性的經貿交流,在互惠合作的基礎上開展兩岸關係良性互動。包括積極推動兩岸通航,促進兩岸春節包機的成功模式,實行客運包機節日化、常態化,並逐步推動客運的便捷化。並逐步促成2006年開始全麵直接雙向直航。促進兩岸直接貿易和直接通彙,進一步實現兩岸關係經貿正常化。促進兩岸協商後,建立兩岸貿易便利和自由化(兩岸自由貿易區)等長期穩定的相關機製問題進行磋商。加強兩岸農業合作,擴大台商在農業領域的投資,增加台灣農產品在大陸的銷售。
大陸方麵提供通關、檢驗、檢疫便利,和部分農產品(水果)零關稅的優惠待遇,以協助解決台灣水果豐收季節之滯銷問題。促進實現兩岸企業的投資,推動兩岸銀行、保險、運輸服務業的合作,建立穩定的經貿合作機製。促進兩岸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協商解決台商投資權益的問題,商談處理避免對台商雙重課稅的問題。